相信很多人对《老夫子》这部漫画并不感到陌生,「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老赵」等鲜活而有特色的人物,带给了几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但是,「抄袭」两个字,却为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9的童年神作,蒙上了一层洗不掉的阴影。
王泽,原名王家禧,1925年生于天津,是现在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漫画《老夫子》的作者。1944年,王家禧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在天津文化宫担任美术干部,于1960年移居香港,用其长子「王泽」的名字在当地报刊上连载《老夫子》漫画。随后十年,《老夫子》漫画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电影、动画、漫画多渠道传播,取得了极为热烈的反响,王泽也因此获得了华人漫画大师的殊荣。
《老夫子》掀起了整个东南亚华人圈的狂欢,与之紧邻的大陆,虽然因为某些历史原因相对闭塞,但也逐渐对其有所耳闻。70年代,一位漫画家也从好友那里听说了这么一本名扬海内外的畅销漫画,不过,这位漫画家不是别人,正是《老夫子》漫画的原创作者,朋弟。
朋弟,原名冯棣,1907年生于四川成都,青年时期曾在上海学习美术,而后在天津开始了自己的漫画创作。三四十年代,朋弟的《上海变形记》、《老白薯》、《老夫子》等作品在京津一带刊载,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朋弟也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期。
而此时,年轻的王泽也恰好在天津工作,市面上热销的朋弟漫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而作为一名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漫画家来说,通过借鉴模仿名家作品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本无可非议,只不过拿来抄袭、并为自己牟利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显而易见,无论是外形、人设、内容等方面,王泽与朋弟的《老夫子》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连名字都一字不差;同时,王泽还把朋弟的另外一部漫画《老白薯》中的主人公改名为“大番薯”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早在1992年的香港,就有人发文声讨王泽《老夫子》漫画抄袭一事,不过因年代久远,信息传播又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知者寥寥,最后不了了之。后来,当代作家冯骥才了解事情原委后专门出书,为原作者朋弟声讨了抄袭一事。这本书名叫《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里面收录了朋弟先生的《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画,通过时间、内容、人设等多个角度分析阐述了王泽作品涉嫌抄袭一事。这本书如今在网上仍可买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一看。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站出来声讨王泽抄袭一事,除了对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位作者巨大的境遇差距。
在那场六七十年代政治风波中被打成右派以后,朋弟再未提笔作画。贫困交加之际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可谓晚景凄凉。据《吴新云文集》记述,1980年,漫画家黄冠廉将王泽在香港出版的《老夫子》拿给朋弟看时,「冯木然,微笑而已,其时脑已萎缩,已无当年风采。」
3年后,朋弟病逝,享年76岁。
转眼看去,此时王泽的境遇可就大不相同。70年代至今,《老夫子》漫画的火爆程度可谓空前,除了平面书刊,还被拍成电影、动画十余部。邵氏公司多次拍摄《老夫子》主题电影,香港文化博物馆在其漫画世界版块中为其辟有「老夫子」馆;美国加州的MontereyPark市立图书馆也将老夫子漫画书列入馆藏。2017年9月29日,王泽因《老夫子》系列作品获得第14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中国动漫杰出贡献奖。
王泽可谓名利双收——乃至2017年元旦王泽于美国去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还在其脸书上发文慰问王家禧的家眷,称「王先生的老夫子是香港一代传奇,愿王先生安息」,更有不少漫画迷到香港湾仔动漫基地,参观正在进行的「老夫子漫画作品展」,寄托哀思。
那位早已逝世多年的朋弟老先生,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更准确地说,他的名字,大多数人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听说过,更谈不上被大家纪念和缅怀了——网传,王泽在一次回答他与朋弟关系的询问时,仅仅笑答了一句「很熟、很熟」,便再无下文。
遗憾的是,这一中国漫画史上的公案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网上最广泛为人们认同的观点是,虽然相比之下,王泽在《老夫子》漫画人物形象方面做了一些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作品的本质并未改变,王泽侵犯了原作者朋弟著作权中“演绎作品”方面的权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原著作者支付报酬,同时在演绎作品上对原著作者进行署名——就像在电视剧《西游记》上映时会对原作者吴承恩的名字进行醒目标注一样。
然而,这永远也不可能了。
直到去世,王泽也始终宣称自己是《老夫子》漫画的原创作者。
网上不乏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部搞笑漫画吗?管他是不是抄袭,自己看着开心不就得了。」「如果没有王泽,老夫子才不会像今天这么有名。」云云。不可否认,王泽的《老夫子》漫画给数不清的人们带去了数不清的欢乐,而王泽对《老夫子》的演绎的确促进了这部作品更加广为人知,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当然可以看得很开心,别人也会看得很开心,但原创者看了之后,想必并不会开心。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适宜原创者生存的土壤,而公平、公正,正是对于每一名原创者来说举足轻重的肥料。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也和很多人一样,看着众多优秀的漫画、动画作品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些作品之中也包括了王泽的《老夫子》,它同样带给了我们欢笑,陪伴我们成长,留给了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但正因如此,我更不忍无视一位老者超越了时空的心血,不忍任何阴影去沾染那段烂漫无邪的日子。
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也是健忘的。需要有人时时提醒,让我们记起一些容易被淡忘但不该被淡忘的东西。我们永远在讲故事,历史,永远只属于亲历者。
最后,让我引用季业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