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是儿时的记忆——是匆忙潦草的作业,是往嘴里随便扒拉的两口饭,是抱着西瓜跑到电视前,也是偷拆了爷爷的那把破蒲扇
那个时候,听不懂游本昌先生那句“佛本无相”,也看不懂他“半悲半笑的佛面”,只会和一群孩童嬉笑着唱:“鞋儿破,帽儿破”
30年后,似乎经历了人生,似乎跟上了“济公”的步子,似乎懂了所谓的“苦难”和“慈悲”
直到今天,看到游本昌先生,我并不诧异与他的荣誉和成就,震撼我的,是他清澈明亮的眼神,才知道,“半悲”和“半笑”的难以逾越
30年前的“济公”,穿越到今天,再一次指引着那些,曾在他身后嬉笑吟唱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