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拎着新买的绘本回家,我晃着书逗5岁的女儿:“想不想看新绘本呀?给你买了!”她头都没抬:“为什么要看书?我不想看。”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7b835-1744775615498)]
这话一下子就把我问住了,对啊,为什么非要看书呢?如果有的选,很多时候我们好像都不太愿意主动去看书。
小时候老师总说开卷有益,可我在教室后罚站时偷偷看的漫画书,比课本精彩一百倍;长大后老板总催着读管理类书籍,可我最爱抱着武侠小说熬夜到天明。
人骨子里根本不爱读书,只是爱读我想读的东西,当阅读变成KPI,再美的文字都会变成刑具,如果有得选,我们根本不愿意主动去看书。
那要是不看书,我又怎么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呢?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打转,一直没找到答案,后来我也就暂时把它放下了。直到我读到张佳玮的《写作的细节》,里面关于阅读的一个观点让我眼前一亮,书里说:
阅读的目的是摄入信息,但我们也要对阅读去魅,如果不是生计所迫,这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人非要去阅读,也并没有非读不可的书。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be451-1744775615500)]
原来不是所有的书都得去读,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大脑会驱使我们去读相关的书。
小孩子们为什么不想看书呢?因为在他们看来,看书对他们没什么用途,阅读就变成了被强迫去做的事。就像我女儿,她现在还小,觉得看书不能带来直接的乐趣或者好处,自然就不想看。
所以啊,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或者找那些和自己知识框架相契合的书来读,这样一来,读书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da376-1744775615500)]
说到阅读,其实还有不少技巧,当我们特别迫切地想读某一本书,带着目的去读的时候,技巧就派上用场了,比如说读学术方面的译著,我们可以先读序言和后记:
一本书的序言里面有作者的心得,能起到扫盲的作用,让我们对这本书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后记呢,一般是作者或者译者对整本书的总结和感悟,方便我们快速抓住重点,理清这本书的脉络。
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当然没错,但我们不能把阅读变得太功利、太强迫,不是说别人推荐的书就一定要读,也不是说所谓的经典名著就必须得看完。
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文学,那就多读些小说、散文;有的人对科技感兴趣,那就多看看科普书籍。
阅读应该是一件自由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当下的需求来选择读什么书。要不是为了考职称,谁愿意啃《财务管理》;要不是想追女神,哪个直男会研究《星座恋爱指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67f7e-1744775615500)]
所以啊,大家真的不用觉得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的,除非是为了生计,比如你要考某个证书,必须得读相关的教材,那没办法,得硬着头皮读。
但在其他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选择阅读的内容,阅读是为了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内心,而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
希望大家都能抛开那些关于阅读的焦虑,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享受阅读的过程,你会发现,当你不再把阅读当成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爱好的时候,读书就会变得轻松又愉快。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0d67a-1744775615500)]
看完《写作的细节》这本书,真的对写作祛魅了,书里的很多颠覆性观点刀刀见血,更妙的是,书里把写作变成生存技能,而不是神化文字。
对于想要写作的人来说,所有焦虑都源于把文字捧得太高,张佳玮却在《写作的细节》里,把写作比喻成拖鞋,穿得舒服才是好东西,写作不是装高雅,而是用文字给生活挠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