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重建:让世界清晰起来
小耳畸形常常伴有听力问题,这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听力重建手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外耳道膜性闭锁或者仅听小骨发育异常而中耳鼓室发育大致正常的患者,可以采用外耳道成型及人工听骨植入手术,通过这种手术,可以让声音更好地传递到内耳,提高听力 。不过,要是外耳道骨性闭锁以及中耳畸形较重,采用这种传统手术方式失败的风险就很大。
除了手术,佩戴助听器也是恢复听力的重要方法 。对于年龄小于 6 周岁的患儿,可以早期佩戴软带骨导助听器过渡,等到年龄适合时再进行植入治疗。助听器就像是一个声音放大器,它能把外界的声音收集起来,放大后传入耳朵,帮助患者听到声音 。比如,有些单侧小耳畸形的患者,健侧耳朵听力正常,但患侧听力有损失,佩戴助听器后,就能更好地分辨声音的方向,在日常交流中也更顺畅 。
耳再造手术:重塑耳部之美
小耳畸形不仅影响听力,更对外貌造成极大影响,所以耳再造手术至关重要。耳再造手术主要分为自体肋软骨耳再造和生物材料耳再造两种方式。
自体肋软骨耳再造
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手术,就是从患者自身的胸部取出部分肋软骨,然后将这些肋软骨精心雕刻成耳廓的形状,作为耳朵的支架 。再把这个支架植入到耳朵的部位,用耳朵后面的皮肤、筋膜把支架包裹、覆盖起来,从而塑造出一个新的耳朵 。手术过程就像搭建一座房子,肋软骨是房子的框架,皮肤和筋膜就是房子的外墙 。这种手术的优点很明显,因为使用的是自身的肋软骨,所以不会出现排异反应,再造的耳朵有一定的弹性和质感,看起来比较自然 。而且肋软骨可以根据患者对侧耳朵的形状大小进行雕刻,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取肋软骨需要在胸部开刀,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术后胸部可能会留下疤痕 。手术一般需要进行 2 - 3 次,手术时间长,患者需要承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还有,再造耳的轮廓和形状可能与健侧耳不完全相同,而且肋软骨雕刻后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时间长了耳朵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 。比如有的患者在术后几年,会发现再造的耳朵稍微有点变形,影响了美观 。
生物材料耳再造
生物材料耳再造技术,目前常用的是美国产的 Su - por 生物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开放和相互交通的特殊孔型结构,孔的容积占整个材料的 50%,周围组织能长入材料中去,具有良好的血管化 。它质地较硬,但很有韧性、弹性,可任意切割塑形,类似人的骨松质 。而且它组织相容性好,经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对生物组织和细胞没有毒性反应,几乎没有排异反应 。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将 Su - por 材料雕刻成合适的形状,然后植入到耳朵部位,再进行皮肤覆盖等操作 。与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相比,生物材料耳再造优势明显 。它不需要从患者自身取肋软骨,避免了胸部开刀的创伤,手术创伤较小,恢复也更快 。并且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完成耳再造,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 。用这种材料塑造出的耳廓形状也比较自然,立体感强 。像吴建明耳整形团队在生物材料耳再造手术方面就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精湛的技术,为很多小耳畸形患者成功重塑了耳朵,帮助患者恢复了自信 。不过,生物材料耳再造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可能存在排异反应、感染等风险,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护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