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经常在我耳边灌输:多读书,就能有大出息,就能去高楼大厦里上班,就能冬暖夏凉,不再受苦。
这是物质匮乏、认知有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过生活之苦的母亲,对读书的看法,并授之于我。
在小学语文书上,记得有一篇课文,讲到周恩来童年时期上学的故事。
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华同胞受外敌欺辱、压榨、在浴火中煎熬。周总理的那句通过读书让中华崛起的志向,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但是,很抱歉,长大后的我没有成为周总理那样的国家之大栋梁,却长成了为我的孩子们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时光飞速,年代变了,心情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向也变了。曾经一脸胶原蛋白的青涩少女,也步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中年。
走着走着,才发现,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
在我们前行时刻,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也得把它捋成鸡毛掸子,常常拂拭,以防尘蒙。
在五味杂陈的人世间行走,幸好有书相伴,它会让我看世界的眼睛变得更清朗。它会让我体察世间的心变得更透彻。它会让我在这个世间活得更清醒。
每当我在生活中不顺心、工作上不如意的时候,我都会去大量读书。读书多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纷纷扰扰的解决方案,自会浮在眼前。
读《红楼梦》,让我懂得人生短短几十年,身边的人来了去,去了来,终归都是梦一场。世间的爱恨情仇、名利钱财,就是一种信号一个符号,不属于任何人,都是我们在世间做的一场华丽而美好的梦。
读《活着》,让我懂得人间疾苦,悲欢离合,人人有份儿,谁也逃不过。山水轮流转,岁月何曾绕过谁?懂得这些,就让我更珍惜眼前的生活,再艰难,也要为我们自身活着的生命个体而活着。
读《边城》,让我懂得在湘西,还竟然有那么一个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真诚、淳朴、心明,敦厚。竟然连纯美的爱情都能谦让,这是何等的纯净自然、冰清玉洁?
读《项链》,让我懂得了如果虚荣心蒙蔽了双眼,那么心就失去了方向感,往往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弥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
我想,读书会让我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少一点迷茫,多一点底气。
不读书的人,思维往往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瞎琢磨;而读书多的人,早就在书里见过千百种解法,自然能更快找到最优解。
读书少的人,吵架都只会口吐狂言。而读书多的人,逻辑清晰、表达精准,一张嘴就能让人信服。
所以,我劝你,多读点书吧。
读书不一定能让你暴富,但不读书,你连暴富的机会都看不懂。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
读书,恰恰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读书不会立刻改变你的生活,但它会像种子一样,慢慢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