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紧扣“学、思、干”三个关键环节,帮助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更上一层楼”。
坚持以“学”为基,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答好“思想认识提升”考卷。党员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本次《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明确了未来五年党员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要突出政治引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用好全县党员干部教育“第一课堂”,将理论教育、党性修养、“三同”锻炼等有效融入日常教育培训,不断筑牢党员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坚持以“思”为重,广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答好“全面系统把握”考卷。通过宣传引导,可以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夯实阵地、扩展师资、丰富载体等多方面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完善教育阵地。目前,全县12个乡镇已全覆盖打造乡镇党委党校,依托县内烈士陵园、红色美丽村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打造现场教学点48个,线下教育培训阵地已较为完整,我们应借力“中宁党建网”、“文明杞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宣传教育线上阵地,开设学习专栏,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先进典型,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要“因人而异”建强师资队伍。动态更新县级讲师库,组建“客座讲师”、“乡镇银发讲师团”、“致富带头人宣讲队”等,通过分片包干方式,开展“送课下乡”“党课开讲啦”“千场党课下基层”“巡回讲党课”等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下沉,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末梢、各个角落。要“因材施教”优化课程设置。广泛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根据不同党员群体受训要点不同、实际需求不同,精准化开展党员专项培训。探索推行“主体课堂”“红色课堂”“特色课堂”“庭院课堂”,提升党员参学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干”为要,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实战能力,答好“履职本领提升”考卷。通过实践锻炼,党员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划》提出要“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这要求我们既要“守正”传承优良传统,又要“创新”顺应时代潮流。要坚持在灵活创新上做“实功”,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党建示范点、产业发展前沿等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打造好、运用好“红色课堂”“实景课堂”“线上课堂”等培训模式,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精神洗礼,学懂弄通政策理论、汲取前进力量。要将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党建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党员《规划》学时要求,结合“改作风、谋发展、争先进”专项行动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践诺承诺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提认识、强实效、促发展,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