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9条“‘两个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两个大纲分别是指: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这两个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得好,既促进了学习,又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教学必然有必须牢记的“重点知识”,它是反映事物特性的重要结论和总结、公式,规则,规律和逻辑。要让掌握这些重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智力,教师必须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等,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其最终结果就是要孩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不管哪一门学科,如果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都知道通过语文课外阅读, 能够丰富孩子的词汇和语言,提升写作水平和能力,拓宽孩子的视野。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很多人对数学有畏惧心理,认为它过于枯燥难懂。通过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孩子了解到数学的应用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加深了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故事性的数学例题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解题方法和推理过程,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无形中也增强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本限于篇幅只是粗线条式的说了一个大概,有些事件由于内容含糊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背记起来也不太容易,相当数量的孩子都不爱学历史。但是没人会对故事说不,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历史课外书籍,这些历史读物丰富了所学知识的血肉,加深了理解。通过读历史类读物,提升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用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其实孩子的所有学科都能找到相应的课外读物,教师家长要多去鼓励孩子,而不是一看见他们拿“闲书”就呵斥他们。须知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不冲突的,如果课外阅读能对课内学习起到延伸和补充,就能促进课内学习。具体如何去做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为孩子相应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