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曾经是我的最爱,团团簇簇,层层叠叠缀满枝头,一派繁华盛世的模样。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是每年都要去的。女儿小时候,是带着女儿,一家三口,在河两岸的海棠花溪里徜徉。后来,女儿大了,有她自己的活动,就和先生一起,在海棠花溪里追忆过往的幸福。再后来,先生也烦了腻了,不想去了,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在海棠花溪里沉溺徘徊。
今年,本来也是要去元大都海棠花溪的,去看一看怎么也看不厌的一树繁花的模样,去回味一下曾经的欢乐,抑或是不那么欢乐的过往。
那些天,朋友圈不时有人发着“海棠花溪”的盛景。刚开始,我只是点个赞,并未细看,同时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抽时间去一趟海棠花溪了。直到看到有朋友发的图,明确标注着“望京海棠花溪”,才陡然明白,原来“海棠花溪”也已物换星移了,望京的海棠花溪几乎取代了元大都的海棠花溪而成为了今年的网红新宠。连海棠花溪都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必须得去看看。
网上资料显示,这是望京的第二届海棠花溪节,而且,设置了有现金奖励的摄影大赛,难怪其一跃而成为新一届网红。必须为望京街道的文旅部门点赞。
我去的时候,只来得及赶上海棠花繁盛的尾巴,不少海棠盛花期已过,但大体还能看出其繁盛的模样。这里,河岸两侧大多是西府海棠,盛放时,花团锦簇,如云似雪。河岸两边,海棠花掩映下设置有休息椅,还有应景的文创售卖摊点。河岸设有不少的观景平台,人们可以从台阶下到水边,以不同的角度,拍摄海棠花溪簇拥下蜿蜒曲折的河道。因为品种单一,基本都是那种白里透粉的西府海棠,繁花如堆雪砌云,再间杂着红红的含苞欲放的花蕾,令人无不心旷神怡。微风拂过,粉白粉白的花瓣雨飘飘洒洒,然后,在河道铺上浅浅的一层,阳光下晶莹剔透,花葬?水葬?无端叫人心生恻隐。
一老者看上去应该是七八十的年龄,拿一小折叠凳,在河沿上坐下,端着一架大镜头相机,凝神于镜头,不时用手势指挥着被拍摄者。抬眼望去,被拍摄者原来是在几十开外的一位中年女士。再看老者的镜头,画面整洁清晰,一行似锦繁花旁逸斜出,遮蔽着水面漂浮着的晶莹的花瓣,女子在水边低头凝神,好美!
不觉和老者攀谈了几句。老者与女子并不相识,只是喜欢摄影,就坐在那儿,有求必应,免费帮忙拍摄,回家修图后再微信传给被拍摄者。老者也并不投稿,说是不会,孩子又忙,没时间指导父亲。老者纯粹只是爱好,自我打趣,只是瞎玩。
海棠花溪归来,我的追花计划还剩最后一项:亦庄泡桐大道的桐花。前两年一直想去,却一直没能成行。
网上的图片,是道路两边粉紫粉紫的桐花在路的上方伸手相接,路上行驶的汽车和行人是在遮天蔽日的粉紫色里奔驰徜徉。因为道路旁有地铁亦庄线,列车经过时,仿佛在桐花的紫晕里穿行,所以,有人说,这是又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我正打算那个周末去体验一下这粉紫色的浪漫,却不料等来了十级大风的预警。只好耐心等待大风赶紧离境,同时心中暗自祈祷,桐花能在大风后坚强地等着我。
大风过后的第二天,我抽了半天的时间,过去看我几天来日思夜想的桐花。
出了地铁站,应该就是那条著名的泡桐大道。我抬眼望去,午后的阴霾里,大道两侧灰紫的桐花稀稀拉拉的,完全没有接天蔽日的感觉,心里颇有些失望。沿着道路往深处去,只有一处,还能稍微看出些桐花大道紫色的浪漫。正巧,有列车经过,举起手机,也算留下了一张另一类的“开往春天的列车”。
往回走时,见一中年男子,拎着个“大家伙”,在路口张望着,大概也对这大风摧残后的桐花有些许的失望吧。
我的京城追花之行以大风中灿烂的“开往春天的列车”打开序章,又以大风过后有些落寞的“开往春天的列车”寂然收尾。
这几天,气温陡然上升至三十摄氏度以上,一场大风过后,京城的春天,就这样悄然地草率地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