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扶万淹博名关中
地杰人灵,英贤辈出。富平孕育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众领袖习仲勋、杰出民主主义革命家爱国将领胡景翼、民主先驱陕西辛亥革命巨擘焦子静、一代鸿儒李因笃、关中淹博士张扶万……
贤达桑梓地,传奇故事多。康有为:“前代孙杨有盛名,国朝吾敬李天生;文昌九曲扶万宅,又继亭林过富平。”良非虚誉,诗以纪其实也。康有为一首诗感慨富平,乃名相孙丕扬、监察御史杨爵故里,关学巨擘、布衣鸿儒李因笃、关中淹博士张扶万家乡。以诗抒发自己与扶万先生的友谊堪比顾炎武与之李因笃情分。可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顾炎武因结弟李因笃来富游学存诗作过李子德忘年兄弟义重,
康有为缘识贤张扶万到富讲学留诗文王庙学堂莫逆之交情深。
然两人之情谊、四人的故事岂能是拙一句所能涵盖。现共同走近关中淹博士张扶万先生:
富平奇俊代出,才藻塞渊,卓绝一代者,明季清初李天生,清末至民国张扶万,皆越代淹博之士也。
张鹏一,字扶万,号一叟,又壹翁、在山主人,陕西省富平县齐村乡董南堡人。1867 年生,1944年病逝于原籍,享年77岁。
如碑文云:先生扶万性聪睿,耕且读,师事本乡杨先生,笃志坚凝,即祁寒酷暑未尝稍懈。1892年,以优异人味经书院,山长刘古愚奇其敏。而学益光大。1897年乡试中光绪丁酉科第十三名举人。次年进京会试,适康有为等集发“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先生与焉。事阻,谭嗣同等遇难,史称“维新六君子”,先生挂冠避居乡间。1902年,受委山西省清源局文案。次年,因母丧归,先生关怀桑梓,以兴修水利为利民根本之计,倡疏文昌渠;以崇教化兴学校为强国之基,创办文昌学校,为当地最早学校,并躬亲为教师讲学。1904年,受聘横渠学堂主讲,先生经义学术具有根柢,教人以植品励行为先,以学术倡导为实。学生如辛亥闻名儒将曹印侯等识略之士也。《西北革命史》载,“富平张扶万主讲横渠学堂,先生关中淹博士也。”1909年,任山西大学堂庶务长。民国建立,先生不自矜夸,以实事求是为归。1913年,任北京中国银行秘书长。1914年回陕,人咸仰先生渊懿鸿博,尊为师表,文采华赡,屹然为一代通儒,受聘讲学于关中各县。1916年,任陕西省吏治研究所所长和陕西省通志局分纂,监修西安碑林。1933年,任国立北平研究院陕西省政府合组陕西考古会委员长。1942年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先生品端学粹,著述等身,为世所仰,是我省近代在学术贡献上值得称道的学者,曾受到社会的推崇尊重,尤其在历史考据方面贡献卓越。先生博极群书,专精笃嗜,寒暑不辍,无论从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今天的历史角度,这种爱国精神和文化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先生博通历代典籍,精于考证,“罗织旧闻补正史,搜求遗籍阐幽光”。先生立身清俭,好古乐道,被服率素藻雅芬芳,为世所赡。先生博稽载籍,考据有证,著书立说,引据赅博曾以学识淹博名关中。
古云:“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文史要发挥凝聚共识力量,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张扶万先生的精神和功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郝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