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通过相同的记忆连结在一起。” (June Huh)
“数学是为了未来的学科!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在内卷、躺平、摆烂思潮席卷人们的思想的时候,我不由地也进行了反思,人为什么要努力?
于是我刻意放纵自己了一段时间,允许自己早上十点甚至十一点就到办公室,周末缺席甚至一整天都在玩电子游戏或者看剧,晚上八点多就开始没心思学习,想要回家,甚至宣称必须要每天打三盘王者荣耀才睡觉。以上种种行为,并没有让我获得幸福,从学业上看,我的科研进度可以说是基本停滞了,从今年五月以来几乎半年都没有更好的结果,说到幸福指数,只能说看完了一些颇有深度的剧,其余玩游戏带来的收获,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是时候总结反思了,给“人为什么要努力”这个问题一个回答。
一、现在的我所享有的优渥条件,实际上是基于我的过去一个个努力串联起来的,进入了好的高中-进入好的大学-有机会来P大,享受无名湖旁的工位,以及不必为生活而担心等等,都来自于我过去放弃了很多休闲娱乐时间,而把大部分时间专注在学业上的报酬。学习,或者广义的自我提升是面向未来的享乐,当下做起来并不是十分快乐,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例如计算平面上极坐标的拉普拉斯算子远没有刷一刷短视频来得快乐),究其原因,是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困难的,犹如物理中减熵要额外做功,任何学习也是如此,你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努力,否则你不会进步。但与此同时,人又是一个极度需要理由的生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大致基于两个方面,做事的动机 (motivation)与做事的难易程度 (ability)。举个例子:
高动机但很容易做的事:玩王者荣耀(可以迅速在游戏中获得快感且手机打开app几乎不需要时间成本)、刷短视频(同理)等;
低动机但容易做的事:收拾一下桌面、打扫房间卫生等;
低动机且很难做的事:无目标驱动时的科研与学习,学习希伯来语、学习拉丁文、翻译梵文等;
高动机但很难做的事:有目标驱动下的科研与学习,在兴趣驱动下的探究;
二、我需要一个目标,也就是我需要想象一个未来的我,知道当下我的努力连接着未来的我,犹如命运石之门里的剧情,我当下的每个选择都会改变我的世界线,我每天多算一个例子,我的科研课题做出结果的概率就大了一步,我每天多重新理解一个定理,过普博考试的概率就大一分,我每天多玩一把游戏,我离P计划就越远一步。即游戏段位提高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