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领导面对下属小杨的想法和做法。小杨这个人是公司里普遍认为的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人。甚至有人总问,小杨今天又干了什么低情商的事儿了?领导有时候也有点烦她的没完没了。但这个领导的思维方式让我敬佩。
这位领导说,我其实也挺喜欢小杨的,她是一个情商低到恰到好处的人。大家一定跟我一样纳闷儿,情商低不是缺点吗?为什么这样说呢?
领导的想法是,情商低的人有一种优势就是直接。她能够心理毫无负担地做到在参加了领导的会议后,直接来找领导说:领导,你刚刚在会上说的什么什么没说明白,请你再说一次。所以领导觉得有了她的反馈就相当于照镜子,并一直很重视她的反馈,领导觉得作为她的上级,团队里有这样一个员工可以促进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位领导还认为:鼓励自己的团队队员保持低情商优势,是一名带队的人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如果一段时间后,团队里每个人情商都特别高、彼此之间相处都油光水滑的,那反而需要警惕。
你看,这就是思维不同,事情的结果就不同,鼓励多元化就是这位领导的格局和视角。由此让我想到《觉醒年代》里蔡元培的做法,当陈独秀被任命北大文科学长时,对蔡元培提出去除掉旧思想文化的教授时,蔡元培给他说的是北大要持开放的思想,做到百家争鸣。所以厉害的人思维和格局都是高人一筹的。
多向高人学习,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每天学点生活化的心理学,一起奔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