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美军海军史》(詹姆斯.M.莫里斯著)第二章《一支注定辉煌的海军》159页:
“雷伊泰湾海战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这场战役中,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9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
至此,日本帝国海军终于全军覆没(这里我觉得翻译或者行文有点问题,前面还说日本栗团健男的舰队终于逃之夭夭)。通往东京的大门向美军敞开了。
然而,美军为这场胜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在雷伊泰湾海战中,日军首次使用了神风敢死队。神风敢死队中的大多数飞行员都几乎没有受过飞行训练,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驾驶飞机撞向敌船,采用自杀式袭击的方式,和敌人同归于尽。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年中,在日本投降之前,有许许多多美国士兵都死在了神风敢死队这种令人胆寒的袭击之下。
此时,菲律宾已经是唾手可得了,而日本舰队也已经分崩离析,目前美国海军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军事基地,能为他们登陆日本本土打开方便之门;同时还需要更多空军基地,为从马里亚纳群岛上赶来的B-29型轰炸机提供空中保护。
第一个被美国纳入军事基地建设的是博宁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硫磺岛,它的地理位置几乎正好处于塞班岛和东京的正中间。
从1944年6月起,美国就使用从马里亚纳群岛调来的航空母舰和陆上飞机对这个小岛进行了系统性的轰炸,1945年2月19日,在海军和B-29型轰炸机都进行了一番猛烈的炮轰之后,美军终于在岛上登陆了。
这个小岛只有8平方英里大小,岛上共有2万名日军,而美军的登陆部队则包括800艘战船和2.2万名士兵。由于日军的防御工事建在地下很深的地方,而且日军的抵抗也相当顽强,登陆的美军用了5个星期的时间才最终占领了这个小岛。在这一过程中,海军陆战队有5500人战死,将近1.4万人受伤;而美国海军也失去了90名士兵。现在,美国的远程炸弹就可以在轰炸机的一路掩护之下,落到日本本土实行轰炸了。
第二个落入美军之手的是冲绳。这个岛屿距日本只有350英里,美国如果要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袭击,它将是个绝佳的集结地。因此,美国必须占领此地。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协助下,美国海军调集了一支规模宏大的军队-其中包括1200艘战船以及由18.1万人组成的作战部队一来执行占领冲绳岛的任务。1945年4月1日,同平时一样,在对冲绳进行了猛烈地轰炸之后,5000名海军将士和海军陆战队在冲绳岛上登陆,等待他们的是11万左右以坚固的壕沟为掩护的日本军队。在雷伊泰湾海战中重创了美国军队的神风敢死队又一次出现了:上百架飞机从天上呼啸而来,向行动迟缓的运输船和物资供应船以及美国战舰撞去。截至6月21日美国占领冲绳时,已经有34艘船只被撞沉,此外还有368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场冲绳岛血战中,有超过1.2万名美国士兵葬身此地,3.5万人受伤(伤亡和失踪的海员也将近1万人)。这是一场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换来的胜利,而美国海军也开始为他们即将执行的下一个任务感到胆战心惊--对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美国的指挥官们估计,要想按照计划于1945年底或1946年初发动这场袭击,美国海军将需要组建一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两栖作战部队,甚至比前一年的诺曼底登陆部队还要壮观。这一行动将需要将近500万名士兵,其中有100万可能会因此而牺牲。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战役,横跨了全球最广阔的水域,而因此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数目,也将载入史册。1945年7月,美国海军已经下了狠心,准备派遣航母特遣部队,联合英国航空母舰和美国空军从塞班岛上调来的B-29型轰炸机,对日本机场和工业区发动袭击。与此同时,冲绳岛上的美军也在积极准备。将冲绳改建成为美国的空军基地和攻打日本本土的集结地。
8月6日,“艾诺拉·盖号”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内有2000吨炸药。三天后,美国空军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具有同等威力的原子弹。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这一天是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辉煌的胜利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留给人们的是一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岁月:它镌刻着美国海军的牺牲与光荣。”
笔记:
从行文中例举的数字:硫磺岛,战死5500、受伤1.4万,冲绳,1.2万战死,3.5万受伤,不考虑船员受伤,舰船受损情况下,进攻日本本土作战的推演让美国人感到不能承受。所以使用原子弹。
虽然对日本来说,平民和建筑、生态乃至其他会比常规战争的危害为大,但是美国人显然不会为了考虑别国的利益而用于搭上本国子弟的姓名,何况还那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这个后果,战争狂人一厢情愿不考虑或者认为不出现的后果,比想象中更剧烈地到来了,承受的,不只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整个国家和人民。
日本战后,一些军国主义残魂和极右翼的势力,难到不读这段历史么?以日本的弹丸之地,难道还想统治亚洲?要知道,现在的军事打击力量比二战之后,要大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