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要的任务,是将以前没看完的书完结。
写了几次胡适,但一直没有介绍书名:《喜欢自己所有的一切》。这是作为哲学家的胡适先生的人生包容课,主旨是鼓励大家接受自己的全部,喜欢每一种自己。
人生角色的不同,每个人展现出的性格特质不同。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都努力拥有足够应对的人生智慧。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说错过胡适,我们便错过了一百年。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是胡适应邀对中学生做的分享。
作为中学生,胡适认为应该注重哪些呢?主要集中在修养与择业。
修养应注意两点:学习工具的求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习工具指的是语言文字和科学的基本知识。无论做什么工作,这两项工具是必备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出质疑,这样治学才能进步。如果一味地遵循原有知识,没有发现不足,社会便无法进步。可以说,中学生担负着社会进步的重任。
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适更是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人品性格是习惯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的养成。这句话我反复理解了很久,觉得很有道理,很精辟,胡老先生不愧为哲学家,看问题难得的通透。他给大家建议的治学方法集中在四个字:勤谨和缓。
勤:不偷懒,不走捷径,切实去做。
谨: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和:不发脾气,不武断,要虚心。
缓: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
而如何择业,胡适给的建议也特别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标准和个人喜好标准。如果社会不需要,如果个人不喜欢,均无法正常择业。
每一行都能出状元,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两个爱好,定能有所发展。
这是当年胡适给中学生的忠告,即便是现在,这份忠告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