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不稳定:正常情况下,眼睛通过调节眼球位置和晶状体的形状,使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然而,眼球震颤患者的眼球不断摆动,无法稳定地注视目标,导致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随之晃动、模糊。就像用一台不停抖动的相机拍照,拍出的照片必然是模糊不清的。这种不稳定的成像状态使得大脑难以接收到清晰的视觉信息,长期下来,会影响视觉系统的发育,导致视力逐渐下降。
视觉系统发育异常:对于婴幼儿时期就出现眼球震颤的患者,由于眼球震颤会干扰视觉信号的正常传入,影响视觉中枢的发育。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如果视网膜不能接收到稳定、清晰的图像信息,视觉中枢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刺激和完善的发育,从而导致视力发育障碍,形成弱视。即使在成年后,视觉系统已经发育成熟,眼球震颤引起的视觉干扰仍然会影响视觉信息的处理,使视力难以达到正常水平。
注视能力受限:眼球震颤患者难以将眼球准确地固定在目标物体上,这使得他们在观察物体时,需要不断地调整眼球位置来试图看清物体。这种频繁的眼球运动不仅会消耗更多的精力,而且由于不能长时间稳定地注视,会错过很多细节信息,影响对物体的清晰感知。同时,注视能力受限还会导致患者在阅读、书写等需要精细视觉的活动中表现困难,进一步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视力下降。
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异常:长期的眼球震颤可能会对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刺激和影响。眼球的不断摆动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不均衡的刺激,影响其正常的信号传导和视觉信息处理。此外,眼球震颤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感光细胞的营养供应,进而使感光细胞的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影响整体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