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不跟任何人倾吐你内心的痛苦。即便那些痛苦给你带去的可能是身心俱碎的感觉,就好像整个人都被击碎了,比如一些人相恋多年,即将步入婚姻的恋人突然提出分手,原本你还在期待婚礼,思考要为婚礼做哪些准备,你可能也对婚后的生活有了一些白日梦式的幻想,你想了很多生活的细节,你们一起做饭,饭后一起散步,在落日下你们对彼此微笑,可是转瞬一些化作乌有。恋人在分手后,以你未曾料想的速度有了新欢,就好像过去那些山盟海誓都是假的,你在恋人的心中从未真正地存在过,一丝痕迹都没有。你的心好像有一个非常大的洞,那个地方非常的空,非常的无聊,也在提示你似乎一切都没有意义。
可是你从不跟任何人倾诉你内心的痛苦,你最亲近的好友会抱怨你,你到底拿不拿我当朋友,为什么从不跟我分享你自己的痛苦,因此周围的人可能似你为冷酷、冷血。你可能并不是冷血,你只是想要自己消化这些,并且你觉得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是时间久了,孤独感仍旧会侵袭你。
对于那些在养育过程中,常常要去照顾父母感受,甚至常常要为照顾父母感受牺牲掉自己的人而言,他们是不太愿意去分享自己的,分享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它意味着被剥削,把自己藏起来是相对安全的,这样可以与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拉开一定的距离,给自己观察与回旋的余地。
可是这种方法在成年以后很多时候并不能奏效。总是隐藏自己,往往也会被其他人理解为对自己的剥削,比如挚友跟你分享了自己的全部,而你却严丝合缝,一点点自己的心事也不愿意吐露,你常常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完美感,这会让一些人非常嫉妒你、仇恨你,甚至想要毁掉你。
可是如何在关系中去自我暴露呢?
首先,我们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可以在任何人面前、任何情况下都会自己的隐私有所保留,其次,我们也需要知道,这种外界非常危险,暴露自己意味着自己会被剥削,甚至意味着自己的主体性死亡的感觉,它未必来自于当下。
我们可能需要在多年的心理咨询中去探索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并且逐渐去找到你对于“同意的规则”,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我在何时就是不会去自我暴露,不管你把不把我当朋友 ,你都应该尊重我是否有去讲述自己的意愿,你凭什么拿我是你朋友为由要求我对你暴露自己的一切,对我没有基本的尊重,仅仅是想要窥探我的内心,我又怎么会安心地将自己的内心讲给你听?因此我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去探索这样的边界,有时他人在话语中给我们施加了我们未曾觉察到的压力,有时我们可能迫于压力会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这会形成一个恶心循环,你会更加倾向于将自己封闭起来,你可能会在物理上远离人群,其实这挤压了你自己的生存空间,你的喘息空间,这可能复刻了我们童年时那种被挤压到无法喘息的状况,我们可能无意识中将自己推向了自己最想要逃离的地方,而离开那个我们想要逃离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些空间,去觉察当下与过去的关联,也在当下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因为现在的你与过去的你,并不是全然相同的,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些什么来一点点地帮一帮被困在过往时空中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