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蹲下身来,和孩子目光平视地与他交流一样,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尊重他的感受,帮他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这些感受,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大大不同。
父母都爱孩子,却常常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致难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亲子关系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
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孩子通常都会破涕为笑,百试不爽。
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
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
促进孩子独立。
你要意识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下属,你必须尊重她的自主选择,不要再持有“我的想法就是对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这样单边主义的思维模式,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在心理上你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赏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不管遇到什么事,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她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得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错了,你也要允许她去犯错,平和地接纳她的不精彩。不要害怕失败,失败经常是有价值的,尤其对青少年,不去犯些错,哪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人际交往中的对错不是谁规定的,而是当事人感觉出来的。最高的礼貌是让对方舒服,而不是只顾自己做得符合习惯。
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你什么都不说,以愉悦而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的。
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我倡导的“不管是最好的管”就是希望家长多向内用心,少向外用力。
在亲子关系中,很多家长面对年幼的孩子却丧失了基本的同理心,无意识地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角色上,让“规矩”变成“统治”,让“建议”变成“命令”,让“教育”变成“刁难”。比如你,成年了,由女孩变成了母亲,却忘记了自己曾是个孩子,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幼小者,内心的向往和恐惧,需求和委屈,意愿和无力感。
太早给孩子立规矩的弊病非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能量用于和家长对抗,同理心、自控力等无法充分发展。
所有的孩子都是善良的,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如果要孩子品格优秀,心理健康,家长首先要在精神上给孩子铺设一条阳光大道。爱孩子,先学会体恤孩子。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