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容易忘记一瞬间出现的想法,有时候发懒不想记录下来,觉得麻烦。再加上想要表达清楚又需要思考一下怎么才能串联起来准确表达出我想输出的话。很多时候就不了了之。
阅读到一段:关于孩子怎样在父母面前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该用什么样方式。作者举例是这样描述的,在旅行的路上。孩子觉得无聊便跟妈妈提出要去超市购买游戏机的充电器。在不同意的情况下孩子便大哭大闹甚至通过踢爸爸驾驶座位来达到目的。
作者出于安全考虑忍下来情绪,安抚孩子,调解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孩子。我们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通过一哭二闹的方式,亲人善可宠爱你而妥协,但是如果是在外人面前这种方式是无效的。作者教孩子说出买这个东西的好处及出钱人带来的好处。来说服对方给与自己买。我看到这段文字心里发酸。是啊,关于教孩子怎样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似乎不属于孩童的权利。长辈们为了得到道德上的赞美,便一直使用孔融让梨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劝导放弃自己的利益。还会告知这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以至于,我以为大家都一样无私利他人。
几天后,我刚好又刷到了林奕含的一小段访谈。我很多年前阅读过她写的书,难受的透不过气。她做错了什么让一个这么有才华又美好的女子承受了这世间人性的恶。她叩问“是不是艺术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她喜爱的诺贝尔奖作者竟然会虐打自己的妻子,后来她又从另一本书中看到点名这个作者的另一个作者是个小人,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直到没办法相信任何人一个人的文字。从小热爱文字迷恋文字,从信仰坍塌的那一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住。
父母总是告诉我们这人世间多么美好。大家都相亲相爱。
现在的父母大概都是那代人吃苦长大的。便把自己吃过的亏都通过好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的权利合理争取,人的好坏要学会判断。
我大概的描述一下上面的片段。只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太崇拜某种理念,人物,甚至是事实。被训练出来的听话如若有清醒的那一刻是会瘫痪的,需要重启才能新生。但又有多少人能有重启的勇气,需要背叛所有的人和事,在一条觉醒之路上被指指点点甚至亲人拽住双腿求你止步不要往前。
忍让长大的孩子学不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了牺牲自己利益就是维护大家的和平。耍赖哭闹获得利益的孩子是不懂感恩的,他认为哭闹是一种合理手段。盲目崇拜名人,老师,专家或者说是外传有德行的人是在考验人性。别忘了,人也是动物。不要试图诱发“兽性”。
我不是批判父母教育不好,而是这世间一直在变化,当时的父母定是认为这样教育是最好的。好在,年幼时吃的苦多,看过太多人性薄凉的场面,虽说青春时,常觉得人生无意义。但也是熬过来了。于是到了中年才发现现在的自己是越来越好了。好坏是需要通过对比才能体现。我只是吃了父母教育我大家都是好人,大家都爱我,我爱大家。不会守护自己的利益。而台湾作家林奕含文章所说的磨难,我在此是不愿多说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