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切口要小,角度要新
一份汇报材料有没有价值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的精准。选题切口要小,不要试图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切口过大,容易导致内容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相反,切口小一些,聚焦于某个具体方面,能写得更加充实和生动,实现“小中见大”的效果。
角度要新颖独特,能否提出新颖的角度,是衡量汇报材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里的“新”不是无根据地标新立异,而是通过深入挖掘材料,发现别人未曾注意的点,或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别人未曾想过的解决方案。比如,同样是汇报某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果从常规的工作进度、成果展示等角度入手,很难写出新意。但如果从“如何克服工作中的主要障碍”这一角度进行总结,就会显得新颖且有深度。
标题要既朴实又醒目,既要让人一看就明白主题,又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常见的标题制作方式有:
直接表述,如《XX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让人一目了然。
间接表述,如《以XX为驱动,推动XX工作迈上新台阶》,既说明基本做法,又展示目的和效果。
提问式,如《如何有效提升XX工作效率?》,通过提问引发听众兴趣。
对比式,如《从XX到XX:XX工作的转变与提升》,通过对比展示显著变化。
二、素材——内容要实,挖掘要深
汇报材料要靠事实说话。如果掌握的素材不充分,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勉强拼凑出来的内容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要写出有价值的汇报材料,必须在调查情况和占有素材上下功夫。
要围绕主题挖掘素材,明确汇报的主题后,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素材。对于目的明确的汇报,如总结某项工作的经验,可以按照既定方案去了解效果和寻找事例。对于目的不太明确的汇报,则需要通过初步调查,尽快明确主题,再围绕主题深入挖掘素材。
点面结合挖掘素材,既要掌握面上的情况,如主要做法、综合效果、数据分析等,又要了解典型事例,如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尤其是典型事例的前因后果,要深入了解、细致掌握。因为汇报材料的生动性,往往取决于典型事例的典型性。
不带框框挖掘素材,经验从实践中来,观点从素材中来。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去挖掘素材,这样容易浅尝辄止。正确的方法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典型事例和综合效果上,素材充分占有了,主题、观点、做法等都会自然浮现。
三、结构——构思要精,布局要好
一份完整的汇报材料,通常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要开门见山地介绍汇报的主题,然后简要概括整体情况或成果,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具体做法或经验。
正文部分,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横式结构,按问题的性质或工作的不同方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各方面内容相互并列,不分主次。如汇报某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可以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
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或工作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各方面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如汇报某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从项目背景、目标设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都要注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要素的构成。即提出问题(为什么),交代背景或目的;回答问题(是什么),介绍具体做法或经验;运用结果(怎么样),展示成效或影响。
四、文字——表达要活,语言要美
汇报材料作为写作要求较高的应用文,在文采上也要下功夫。思想要精辟,文字要精练,表述要灵活。
思想精辟,就是要抓住要害去点明主题,写出深度。文字精练,就是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三言两语就能切入正题。
表述灵活,就是要把条理和活泼有机结合起来。条理不清不行,但通篇都是“一是、二是”也显得死板。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调整语气节奏等方式,使汇报材料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在同一份汇报材料中,不同部分的进入角度也要有所区别。避免千篇一律的开头和结尾方式,可以尝试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切入主题,使汇报材料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