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0期“静”专题活动】
“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
——加缪
几天前,我和同事们闲谈。不知怎么谈到了读书。一个同事对我说:“知道你爱看书,你给我推荐一本书。”
一说到读书,我顿时来了兴致,忙说:“好啊好啊,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正好能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
话还没说话,另一位同事轻飘飘插进来一句话:“看什么看,你又用不上。你连书架都没有,只有零食架!”
语气中透着些许不屑和不认同。我们默契着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可是我知道,我读书不是标榜自己如何与众不同,如何高尚脱俗,而是我内心世界的宁静的归处。
我自小爱读书。
我对书最初的印象是在我们家的仓库:仓库里堆砌着各种杂物,盛满粮食的大缸,散发着朽木味的旧家具,以及各种破破烂烂的杂物,还有就是——堆在墙角的书。我不知道是谁把他们放在那里的,他们在那放了多久,但肯定得是有一些时间了,因为它们也散发出难言的味道。书很多很杂,印象中有很多本《知音》杂志、《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戏曲故事等。
童年的读书生活就在仓库里散发着霉味的时光中开始了。
最先读的是戏曲故事,第一篇就是《赵氏孤儿》,震撼于赵氏孤儿身世的悲惨。印象深刻的还有《窦娥冤 》、《墙头马上 》。我还读了当时对我来说是大部头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在读这本书时模模糊糊地建立起来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不屈不挠对命运的抗争让幼小的我潜意识意识到:虽然命运艰难,但我们仍可以奋起拼搏,活出一个样子来。长大以后,面对各种的困境,虽然有时心里也会受挫低落,但始终没有服输过,我会收拾好情绪再继续拼搏。面对困境,我更强调的是主观原因,而非一味抱怨客观环境,可能就是《平凡的世界》给我埋下的一粒火种吧。它们为我打开了一点亮光。
我其实是一个笨小孩,童年的时光大部分来说对我是灰暗的,自卑、敏感、多疑始终笼罩着童年的天空。大人们认为我是一个笨小孩,我更以为自己是,觉得自己一定是个普通人(虽然现在也是)。读书是让一个人在书的世界,在他们构建的世界里,在自己与作者构建的世界里畅游,静静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来路与未来,成为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不那么平凡的人。
我感谢那时的我,感谢那些陪伴过我的书,让幼小又自卑的我在逼仄、窘迫、昏暗的现实世界中解脱出来,有了那么一点得以喘息的空间。
是书让我见识了各种现实世界的龌龊,见识了人性的险恶之后,仍对生活报以热爱和激情,让我除了痛哭之外还能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做,就像那些伟人先哲那样,面对逆境没有沉沦,没有萎靡不振,而是冷静分析处境,调整心态,做到触底反弹。虽然普通人不能像伟人做出伟大的事业,但把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始终保持精神的昂扬,不也是一种伟大吗?
书,是伙伴,是朋友,是导师,是我能深爱一生的爱好。愿书能给我解脱,给我力量,给普通的我不普通的生活,让我有一处静谧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