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
- 超级块:一个分区一个,记录多少个数据块,多少inode,挂载时间等信息
- 组别:group
- 数据块:实际数据存储位置
- inode:文件权限,数据块id
2. Linux文件系统:常用
- ext4(centos6)
- xfs(centos7)
3. 常用硬盘管理命令
df命令:硬盘占用状况,使用率
- -a:显示特殊文件系统,列出所有文件系统
- -h:人性化显示,换算成习惯单位
- -T:多出文件系统类型一列
- 常用:df -h
du命令:统计文件或目录大小
- -a:显示每个子文件的磁盘占用量,默认只统计子目录的磁盘占用量
- -h:人性化显示,换算成习惯单位显示磁盘占用量
- -s:统计总占用量,不列出子目录和子文件的占用量
- 常用:du -sh
- du是统计文件大小(统计的文件大小是准确的),df统计空间大小(统计的剩余空间是准确的)
fsck命令:文件系统修复命令
- 常用:fsck -y /dev/sdb1 自动修复
dumpe2fs命令:显示磁盘状态
- 常用:dumpe2fs /dev/sdb1
stat命令: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
- 常用:stat 文件名
判断文件类型
- file 文件名:判断文件类型
- type 命令名:判断命令类型
fdisk命令手工分区
- fdisk -l:查看系统所有磁盘及分区
- fdisk /dev/sdb:进行磁盘分区(命令输入错误不能删除时,可用ctrl+退格键删除)
- m:帮助
- n:新建分区
- n--->p(主分区)--->选择分区号(1-4)--->起始柱面--->分区大小(+100M)--->w
- n--->e(扩展分区)--->选择分区号(1-4)--->起始柱面--->分区大小(+100M)--->w
- n--->l(逻辑分区)--->不用指定分区号,默认从5开始--->起始柱面--->分区大小(+100M)--->w
- p:显示已有分区列表
- l:显示已知文件系统类型的id号
- t:改变分区的系统id号
- d:删除分区
- w:写入分区并退出
- q:不保存退出
- mkfs -t ext4 /dev/sdb1:格式化分区
- 创建新的目录,挂载分区
- mount /dev/sdb1 /new_disk/
- 自动挂载:修改 /etc/fstab 文件
- 查找分区的uuid:ll /dev/disk/by-uuid/
- UUID=查找到的uuid(或者/dev/sdb1) 挂载点目录 ext4 defaults 1 2
- 第一列:设备分区文件名,现在常用uuid
- 第二列:挂载点
- 第三列:文件系统
- 第四列:挂载选项
- 第五列:是否可以被备份 0不备份 1每天备份 2不定期备份
- 第六列:是否检测磁盘fsck 0部检测 1启动时检测 2启动后检测
swap分区
- 分区时指定
- t:改变分区的系统id号
- 82,代表swap 的id号
- 格式化swap分区:
- mkswap /dev/sdb1
- 加载swap分区:
- swapon /dev/sdb1
- 查看swap分区大小:free -h
- 开机启动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