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家人朋友去钓鱼。
第一次钓鱼,并不懂什么方法。四个人,一人一杆,投入到池塘中,开始漫长的等待。下午的阳光,明媚而温柔,不冷不热,感觉刚刚好。家人和朋友,一边垂钓,一边闲聊。她却一个人,选择一个稍偏僻的高处,坐下来,静静垂杆。
至始至终,她都是一个较真的人。钓鱼不过是一个娱乐,本图轻松,可一旦她接手,莫名的完美主义又开始发作,誓要全力完成。她一个人在高处,像一座雕像,不言不笑,不听不闻,全心全意,死死盯着浮标。一个固执的猎手。
她对钓鱼,其实一窍不通。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直觉。恍惚之间,想起以前读过的古诗,似乎有不敢高声语,恐惊池中鱼的句子。她努力去理解,一条狡猾的鱼,会有怎样的心情:或许,既贪婪,又警惕。这是一场人与鱼的博弈。
所以,她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盯着浮标的变化。以手肘为支点,大腿为借力,全身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一动不动,生怕惊扰池中鱼。连呼吸,也保持平稳,像是进入禅定一般,沉寂如枯木,敏锐如猎鹰。时间一点点流逝。
池水浑浊,浮标不动。池中有多少鱼,到底有没有鱼,能不能钓到鱼,全都是未知。但是,这种未知,多么美妙,一如隐没在迷雾中的人生,无法分析,不能笃定。踏出的每一步,都来源于心中的信念:只有相信有鱼,才能钓到鱼。
家人和朋友,在旁边谈笑风生。她深知,这不宜钓鱼,但不去参与,也不去打断。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她视之为事业,别人视之为娱乐。人生在世,无法管束他人,抑或挑剔环境,只能在当下的条件下,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母亲和朋友,最先玩腻,跑到旁边的菜地里,去看新鲜青菜。她们的笑语,传递到她耳中,却丝毫无法扰乱,她坚定的心。是啊,人生路上,选择很多,乐趣很多,当然随时可以改弦易辙,但固执如她,只想全心全意,做好手中这一件事。
仿佛《西游记》中,唐僧与国师的比赛。端坐高台,进入禅定,比试彼此的修行。头顶的烈日,耳畔的蚊虫,甚至围观的众人,都是对自我修行的考验。或许,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却又始终不乱于心,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忽然,浮标动了一下,她眼前一亮,但一动不动。她知道,这是鱼在试探。浮标又动了好几下,她依然屏气凝神,不慌不忙。然后,浮标猛地向下一沉。她手疾眼快,连忙收杆,却只有一场空:还是太着急,鱼没有咬稳。
这狡猾的鱼!她欣喜的骂了一句,向鱼池坐近一步,更远更长地垂下杆。正是因为鱼的狡猾,才让这一场等待的博弈,变得更加有趣。正如路途中,遇到的强劲对手,一次又一次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强大。
忽而,传来欢呼声,原来是父亲,钓上了鱼。众人都围上去,为他庆贺。她却一动不动,置若罔闻,只因手中还有鱼竿。没错,他人的际遇,值得鼓掌,但并不值得羡慕。任何人的成就,都无法替代自己的修行:自己的鱼,终须自己钓。
“你的鱼饵,都被吃没了吧!”来自成功人士的指导。
她目不斜视,只是摇一摇手。虽然,鱼钩始终沉默在水中,看不清楚状况。但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浮标的变化。没有人,会比她更清楚状况,因此,她始终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定还有鱼饵,只是需要耐心和时间。根本无需查看。
日薄西山,她一无所获。但是,她的鱼钩,始终执着在池中,这一沉,已经过去几个小时。无论发生什么,都丝毫不能影响她。家人和朋友,已经玩腻,在商量着去哪里晚餐。但是,她还是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不钓了,我都累了。”似乎是在劝解。
其实,她并没有在和谁比。至始至终,这只是她和鱼之间,她和自己之间的一场较量。钓鱼,是多么磨练心性的机会,她只想尽力而为,看一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她需要向自己证明,一个人的修行之路,能有怎样的耐心与坚持。
最终,夜幕降临,四周昏暗,实在看不清浮标,她方善罢甘休。拉起鱼钩的一刻,在暮色中画出一条抛物线,鱼钩之上,鱼饵赫然。她的心中,无限惊喜,知道自己终究是赢了。原来,她不缺坚持,不缺方法,不缺判断,只是缺乏一点幸运。
“今天见到一位姜太公。”好心的劝解。
“不,我有鱼饵。”何须劝解,心满意足。
毕竟,比钓到鱼更欢欣的,是钓到的人生感悟。一个漫长的下午,她一屁股坐下来,没有换饵,只提竿两次,最终鱼饵犹存,就已经是胜利。不找借口,拼劲全力,她对的起自己。如果,人生是一场自我的验证,那么,她所有的判断,所有的猜想,都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单这一点,就已经是莫大的嘉奖与荣幸。
此行即佛,唯证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