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有种植物,它的名字听起来很可怕,有剧毒。因此,被称为"断肠草"。
眼睛一旦接触到它,可致盲,导致失明,它的汁液能破坏粘膜组织。
它是四季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茎呈圆形,表皮有气孔,长约3~12米,小枝呈圆柱形,有纵棱,全株无毛。
叶子互生,膜质,呈卵形、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长约5~12 公分左右,宽约2~6公分左右,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顶端渐尖,叶柄长约6~12毫米。
顶生或者腋生密集的花,组成三歧聚伞状花序,苞片呈三角形,长约2~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长在花梗的基部和中部。花梗长约3~8毫米,花萼裂片呈卵状披针形,长约3~4毫米。花冠黄色,呈漏斗状,长约12~19毫米,里面有淡红色斑点,花冠裂片呈卵形,长约5~9公分。
花落结出卵形或者椭圆形的果实,长约10~15毫米,直径约6~10毫米。成熟时黑色,果皮革质,内有20~40颗扁圧状椭圆形或肾形的种子,边缘有齿裂状膜质翅。
就是这样的一种植物,非常厉害!
它散结消肿、化瘀止痛、驱虫止痒,还抗肿瘤。对蚊虫叮咬、风湿痹痛等病症,均可治疗。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植物吗?
它就是中草药狼毒草,有人也叫它断肠草、烂肠草、胡曼藤等名字,为钩吻科多年生藤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国的广西、江西、贵州、云南、湖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草地、路边、树林里等地方。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地,不耐低温,耐半阴,怕霜冻。
它花期5~11月份,果期7至次年的3月份,春、秋两季采收,捡除杂质清洗干净,切片晒干备用。
它根部入药,味辛、性平,归入肝经、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散结消肿、破忌拔毒、驱虫止痒、祛风除湿等功效。
主要对疥癞、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湿疹、蚊虫叮咬等病症进行治疗。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把它与苦参、黄柏、地肤子搭配使用,可治疗皮肤疥廯、湿疹等。
把它与大枣按3:4配制搭配使用,可治结核病。
《本草纲目》记载:人误食其叶者死。
《本经》记载:治疗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等症状。
《别录》记载:治疗胁下积癖。
《药性论》记载:治疗痰饮、癥瘕。
《滇南本草》记载:治疗胃中积久稠痰、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它含有黄酮类、生物碱、萜类、鞣质、甾醇、挥发油、皂苷、高分子有机酸、抗毒素、瑞香狼毒苷等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菌、抗炎、抑菌、抗肿瘤、镇痛、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焦虑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煎水服用,用量干品0.9~2.4克。也可与其他中草药搭配使用。
可煎水清洗患处,对湿疹、荨麻疹、手足藓等引起的瘙痒。
可捣汁外敷。
可研末调敷。
也可制作成膏、洗液涂抹和清洗皮肤。
注意,狼毒草有剧毒,不可过量和长期使用。
体质虚弱者,禁用。
哺乳期、孕妇、婴幼儿,禁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
操作时戴口罩和手套。
使用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中草药配伍有诸多禁忌,为了安全起见,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