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芸:墉城堂小记

     

陈长吟的墉城堂

   

            墉城堂小记

              ⊙段小芸


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嗅着醉人的花香,在这个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来到迎春巷墉城堂,拜访著名作家陈长吟先生。

比约定的时间晚了8分钟。我的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伸手轻叩了两下门,没音。紧接着又轻叩了两下,只听见“来了,来了”的低声男音隔着门缝传来。随之,门打开,看到陈先生亲切的面孔、温和的笑容,我的心如春花般明媚灿烂。我高兴地说:“陈老师好!”

他热情地招呼我进屋,我们握手互致问候。他示意我在朱红色的木沙发上落座,而他坐在南侧位的一把小矮椅上。寒暄几句后,随之,他为我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

我迅速打量着书房,一下子被屋子里弥漫着书香的文艺气息所深深震撼。四壁皆书,琳琅满目,令我眼前一亮。

“墉城堂”,我望着南墙壁上这三个浑厚饱满的书法字喃喃自语。后来才知道,这是先生的第三个工作室。安康有“向江阁”,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朝山庐”,均为先生之所爱。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单元房,房间面积不大,但布置得紧凑、雅致而温馨。这里地处闹市,但幽僻安静,便于读写。

环顾四周,我仔细观察着这间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客厅兼书房,四方的书架、博古架以及地上,均堆满了各类书籍,气势如虹,蔚为壮观,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座文化艺术的画廊,不由得心生敬佩和感慨。我被这充盈着文学艺术气息的书房所深深感染……你不到迎春巷,感觉不到古城西安的安逸和静谧;你不到墉城堂,感受不到坐拥书城,沉浸书海的激荡和美妙体验。

迎着大门的方向,一眼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着贾平凹为先生题写的书法作品:“远源长河来,雲鹤吟九天”十个纯任自然、浑厚古朴的大字,恰好把“长吟”两个字镶嵌其中,十分有趣。可见,贾平凹对先生为人作文的高洁品行了然于胸,写出了先生对散文的挚爱情怀和对文学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令人赞叹钦佩。

书桌上,摆放着电脑,堆放着书籍及笔墨纸砚,满满当当。先生是一个勤奋用功之人。依稀可见平日里他在这张书桌上,伏案读书、写作及站立临摹书法时的情景。最醒目的是,书桌背后的大书架,摆放着世界名著等各类文学艺术书籍。南面墙上,展示着先生多年来的采风活动及摄影作品,丰富多彩。有人物照、风景照以及他个人的照片。北面书柜是他收集、收藏的各种各样的照相机。他喜爱摄影艺术,曾跋涉千山万水,足迹遍布西藏、新疆、青海、陕北及安康等地,而且他在摄影方面小有成就,作品多次发表、获奖。

书房靠西的南面门上,陈列着他数年来出版的散文、小说书籍的封面,排列整齐有序。从《山梦水梦》《山韵水韵》,到《美文的天空》《散文之味》等20余部著作,这是他多年来创作成果的展示,散发着岁月的温热和时光的馨香。他热情地引导着我观赏,指着《风流半边街》那本书的封面,说这是他的中、短篇小说集。

他的书真的太多啦!书架里放不下,只好堆放在地板上,地上堆满了足有半人高的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在书柜的空隙,或者放书前面的小空间,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件、佛像、古玩及各类收藏品,彰显着主人的文学志趣、艺术爱好及人文情怀。

客厅西南角一个书柜的角架上,斜挂着一个乳白色的布袋子,袋子正面是贾平凹题写的:“陈长吟文学馆”几个字样。墙上挂有先生泼墨挥墨“枕笔待旦”四个字,氤氲着书法家的气息。整个书房文学艺术氛围浓郁,昭示着主人的文学涵养、艺术追求和学者品味。气韵芳香,令人赞叹不已。

先生温和地对我说:“看了你在《华文月刊》杂志上的文学专题,你的评论文章写得不少。你可以向文学评论方面发展,如今写评论的人少,尤其是女性评论家更少。”我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说法。望着先生明亮闪烁的眸子,听着他朴素真诚的话语,我的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先生作为一个著名作家、散文大家,文化学者,他为我指出了今后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着实令我感动,并深受鼓舞。

接着,他说:“评论文章不好写,需要付出不少时间、精力和心血。”

我说:“是的,您所言极是。尤其是文学评论,确实不好写,也不容易写好。作者要写得出彩,每一篇与自己以往写得不同,不但要针对每一位写作对象、每一本书的不同特征,而且还要从文章的架构、布局谋篇、写作技巧及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新颖视角、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不行的。因此,要写好一篇评论文章,更费脑子。”

“是的,是的。”先生频频点头,认同我的说法。

“我觉得,一篇文章的初稿最难写,前边一团迷雾,不知道这篇文章在诞生前是个什么模样,直到绞尽脑汁,拉出初稿,才能长舒一口气。接下来,需要不断修改、精心打磨和细致完善,这个过程会轻松一些。不然,怎么会有海明威“任何初稿都是狗屎”一说呢?我微笑着说。

我接着说:“当一篇文章,穿越长长的隧道,冲破黑暗,渐渐地走出迷雾,直到看见那一缕天日时,这篇文章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得以见人。那时,看着自己用时间、精力和心血凝结而成的每一个文字,心里充满喜悦和幸福。”

先生十分赞同我的说法,他频频地点头称是。他呷了一口茶,说道:“我给基层作者文友的新书作序,已经有百余篇了。”

我说:“那也不好写,百人百性,而且每本书的风格不同,特点不同,每个人的出身、人生阅历和性格不同。因此,每一篇序作也不尽相同。”

“是不好写,挺费脑子的。但是不能拒绝文友对文学的热爱,对写作的追求。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扶、支持和鞭策他们。”

我闻言,心想,难怪先生的书房堆满了书。这些足以说明,他热心帮扶提携青年作者的力度之大和博爱情怀之深沉厚重。由此,我对他的文学才情及写作功力,很是钦佩。在我看来,文友纷纷找他作序,有安康老家的,有西安的,有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慕名,纷至沓来,他来者不拒。因为他深知自己也是从基层作者一步一步跋涉出来,攀登上来的,能帮助扶持基层作者,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既是一种荣幸,也是对文学事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他很乐意。在我看来,一是他是伯乐,能发现和举荐文学新秀。二是大家看重他的才学和名气。三是仰慕他的人品和文品。

先生古道热肠,热情好客。他在百忙中,专门腾出半天时间,安排接待我这样一位基层作者,令我感动。

先生低调质朴,平易近人。看到他杯中的茶水喝完了,我紧忙起身为他添茶。不料,他手捂口杯,坚决不让我为他添水。他说:“到我这儿,咋能让你动手呢?”我这水愣是没有添成,甚为遗憾。

先生沉稳儒雅,谦逊内敛。我们仿佛故交重逢,一见如故。先生宽厚仁慈,热情坦诚,无名人架子,使我毫无拘束感,放大了胆子与他天南海北,侃侃而谈。他的质朴温和、大家风范、崇高品格及人格魅力,令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怡。

先生热情诚挚地给我赠书三本,并签名留念。三本书分别是他的最新散文集《散文之味》、陈益鹏所著《汉江之子》——陈长吟的文学人生,以及最新期刊《散文视野》杂志。这是春天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听着良言,喜获赠书,茶香袅袅,心比蜜甜。感恩相遇,感恩相见,感恩相识。

先生温和善良,热忱随和,瞬间打消了我的拘谨和忐忑不安。尽管我们以前见过两次面,但不同于这次。我近距离用余光观察他,他伟岸高大,明目和善,宽厚仁慈,性格沉稳,举止优雅从容,眼神中透着豁达睿智之光,给予人一种踏实温暖的力量。他给人的感觉面部严肃,不善言辞,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他人很好,心是热的、善的、暖的。只是你没有走近他,不了解他而已。

我对书房充满好奇,站起身,想给他单拍一张照片。我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笑着说:“以前我看您特别严肃,不敢跟您多说话。”

他嘿嘿一笑说:“没有,没有,都是普通人。那是因为咱们不太熟悉而已。”

然后,我举着手机对着书房的千景万象一阵狂拍,先生也配合着我的拍摄节奏,一边给我介绍说:“这是贾平凹给我写的字,这是我拍摄的摄影作品,这是我的书法作品,这是我收藏的照相机等等。”

先生是全才。他聪颖好学,先后做过记者、编辑、杂志社主编。他擅长散文写作,也写过诗歌、小说。他说他起先是写诗歌的,发表在《安康日报》上,后来才写起小说和散文,再到后来,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文学门类繁多,为自己做好定位,专攻一个方向,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钻研和深挖,总比四面开花,啥都想干好强许多。毕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且在这方面能大放光彩,出成绩,也是极好的。先生便是如此,在散文写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著作等身,令人敬仰。

先生是个大忙人。尽管他退休了,但是人退身未退,人退心未退,他身兼数职,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在转,而且还转得很敬业,很充实,很圆满。他说,他的时间大致分为四部分。一是他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每年要去北京开会、研讨、参与评奖等工作。二是他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管理着一个文学院2000多学生,10多个教师的日常事务,工作十分忙碌。三是他还是陕西散文学会的掌门人,全省散文学会会员已达1500余人,四五个文学基地,尤其是各地散文学会一些大的研讨活动,他必须亲临参加指导。四是他还要腾出时间,静下心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先生为人大气,幽默诙谐。当我举着手机转着圈子,在书房东拍西照时,先生大方地说:“你尽管拍,看你还需要拍啥?”听到这句话,我差点笑出声,硬是忍住了。

我钦佩先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从他的精神面貌来看,于2020年相见而言,并未有所变化,既不沧桑,也未显老,而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我感觉他面色红润,眼神明亮,行动敏捷,情绪饱满,心情愉悦。这得益于什么?在我看来,这完全得益于“散文是红酒”对他日积月累的滋养。不仅滋养他的容颜,使他青春永驻,神清气爽,更浸润他的身心和精气神。他对散文一生挚爱,永生不变;他对散文执着追求,脚步永不停息。散文,给予他昂扬奋进的精神;散文,给予他蓬勃向上的力量;散文,给予他崇高的文学信念和人生前进的动力。

陈长吟,文章锦绣,才情横溢,君子风度,虚怀若谷,热情诚恳,心地良善,文好人品好。他在散文创作、编辑、研究和对文学事业的贡献,成效卓著;他大力帮扶提携文学新人和基层作者,受人拥戴;他具有渊博学识、从容气度、高雅气派和卓越丰姿,令人敬仰。因此,先生堪称大家风范。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在一个半小时的畅谈中,先生的宽厚仁慈、名人气派和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我们畅谈文学、散文、阅读与写作,倍感春日温馨,时光美妙。

先生一生热爱散文,挚爱散文,追求散文,创新散文。故乡是他的根,散文是他的魂。

他把散文精妙地比喻成红酒,醇厚优雅,温馨浪漫,甜美醉人,沁人心脾。散文似诗,每一篇都是生活的乐章;散文如画,描绘出五彩斑斓的人生美景。愿散文这杯馥郁芳香的红酒,能让平凡的日子变得熠熠生辉,能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获得一缕清风,一泓清泉,带给我们内心的宁静和恬淡之美。

      2025年5月8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

段小芸,笔名云仙子,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网络文艺家协会会员,《华文月刊》杂志封面作家。作品散见于《华文月刊》《陕西工人报》《各界导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等报刊杂志,以及《人民日报》《学习强国》《解放军报》《中国作家网》《全国基层党建网》《中国网》《文旅中国网》《首都文艺家》《陕西日报》《陕西作家网》《河南日报》等中省各类媒体。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出版合集《十万种乡愁》。作品多次获奖或被转载。荣获第二届世界华文奖·纪实文学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8,936评论 6 53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744评论 3 42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6,879评论 0 38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181评论 1 31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935评论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5评论 1 3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384评论 3 44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34评论 0 28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084评论 1 33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892评论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067评论 1 37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623评论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322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735评论 0 2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990评论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800评论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084评论 2 37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