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武松杀了两个道士后,放走了被道士挟持的妇人,百两黄金也被妇人拿去了,从这点来看,武松骨子里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虽然前文曾写到他杀张都监时,也一并杀了对自己危害不大的丫鬟、下人。只能说,人是复杂的生物,武松也不例外,他是一个人性与魔性共存的矛盾组合体。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高岭,山下的土冈子有一家酒店,武松进去喝酒吃饭,不巧的是,好酒没了,肉也卖完了,只有茅柴白酒。武松只得买了白酒来喝,还要了一碟熟菜。正在这时,孔亮带着三四人一同登场,也走进这家酒店,孔亮是个公子哥,孔家庄的大少爷,人家在酒店里预先存放了酒肉,吩咐老板做一桌酒席,(老板对武松这么解释,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无从对证,反正武松急眼了。)到得店里,孔明喊老板端上桌。
武松瞧过去,好家伙,人家桌上有香喷喷的好酒,还有勾人食欲的鸡肉及精肉,爬山越岭而饥肠辘辘的自己则清汤寡水,没啥好吃的,桌上除了一杯白酒,丁点儿肉丝也不见,只有一碟蔬菜,武松这下子气炸了。凭啥卖给别人,不卖给自己?这是武松的思维逻辑,他不去想,人家孔明好歹是地头蛇,而你是一个逃窜的外乡人,能跟人家比吗?
武松不管,开启欺负店家老板模式,反正自己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原文如下:
武行者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个踉跄,直撞过那边去。
武松好野蛮,这“叉开五指”的架势可是王婆惯用的招式,武松无师自通,也叉开五指,往酒店老板的脸上呼过去就是一巴掌,打得人家一个踉跄。号称“平生只好打天下硬汉”的武松,破了戒,着了魔,开始欺负手无寸铁的商人了。
换位思考一下,武松为何如此生气?非得跟一个店家较劲,不惜撕破脸?无非为了一顿酒肉,小事一桩,犯得着吗?
武松酒后爱滋事一开始就曾交代,武松因为与人打架斗殴,失手伤了人,武松以为那人死了,怕背负法律责任,武松选择跑路,一路来到柴进庄上,躲避了一年多。此处,武松酒后滋事的老毛病又复发了。闹着要吃好酒好肉,没有就闹事,甚至打人,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酒品差。
除了酒品差之外,导致武松大动肝火,还因为他倍受打击,有气没处撒,趁机耍泼发酒疯而已。哥哥武大郎的死,对武松来说是一次打击,唯一的亲人没了,武松在这个世界上无牵无挂,做事不再有顾虑,所以后文他大开杀戒,有泄愤的情绪。
再加上张都监,鬼话连篇,诱骗他到张府,实为了陷害他,武松更加厌恶,领教了世情冷暖、人心险恶。刚失去了亲人,又险些遭人暗算,武松气得半死,是可以想象的。
一肚子气的武松,心上不得劲,没肉吃没酒喝,看看孔亮,好酒好肉地伺候着,更不得劲了,凭啥人家能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就得清汤寡水地耗着。又急又气,开始较真儿了。武松本事再大,也受人欺负,怎能不生气呢?
令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他老实巴交,一心想靠自己的勤奋发家致富,可是,黑暗的社会把好人逼疯了,终致蜕变为行尸走肉的鬼。武松也如此,一枚正派热血青年,硬生生被逼疯了,不成佛必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