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晴
想起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邻居和亲朋之间经常借来还去的,那时人们之间的借还非常讲究诚信,也没个啥借条之类的,就是一句话,凭的是一份诚信、一份情谊,大家都自觉遵守着这份情谊和诚信。那时人们都懂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
没想到,如今经济条件好多了,人们反而不讲诚信,不讲情谊了,现在人们常说的居然是“借钱是孙子,还钱是老子”。啥意思呢?就是很多人借钱不还,不仅借钱不还,最厉害的是不要脸。
最近就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件关于借钱还恶·意撕毁借条的事儿,在17年和19年,某市的朱某向好朋友张先生先后借了30个W,都是现·金交付的,但写了借条。可是,四五年过去了,朱某都没有还钱。直到23年4月份,朱某的妻子突然联系张先生,表示近期准备还钱,但要先确认下欠条。
没想到双方见面后,朱某夫妇拿过借条就撕碎并扔进了河里。不仅没还钱,还把借条撕了。张先生无奈之下起··su到fa··院,提供了他们之间的某·信聊·天记·录,其中多次提到希望对方尽早还钱等信息,还有撕·毁后的视频证··ju等。
fa··院审··理后,认为朱某向张先生借款30个W的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指事物具有可能但非必然的性质,尤其在fa··律领·域指基于高度概率进行事实认定的认识方法),因此pan··朱某返还张先生30个W。没想到朱某居然不服,提·请上··su,后面维持了原··pan。
想不通又好奇的是,朱某这样的人是啥脑回路?当老赖,完全到了无知又没廉耻的地步,居然还有脸去上·su?有网友留言问:fa·院·pan了,对方一直不还,不还是没办法,现在老赖也不影响对方生活,钱就是不给,没后续,有什么办法?也有网友支招说:可以在起·su的同时办理保·全措施,冻结对方资产;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等。
之前看过简友蒲公英的文章,写过他父亲被老赖借钱不还的事儿,也是无奈起·su到fa·院,fa·院·pan了也是一直没还钱,老赖各种赖,蒲公英去属地fa··院跑了好几趟,不知后来执·行到位没。我觉得fa·院执··行部门就应该加大执··行力度,用自己的强··制执·行来树立好fa··院的威·信,让老赖们无处可躲可藏。
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借钱不还,耍花招撕·毁借条怎么还有脸上su的!朋友借你钱是看在情分上,朱某夫妇撕·碎的不仅是一纸借条,而是诚信义、友情,是人心,更是道德的水准,是一层脸皮上的遮羞布。朱某是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小人。必须追回欠款!
朱某夫妇这样的本就很奇葩了,看完新闻之后发现网友留言里还有更奇葩的,有位网友留言:“古人说,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借钱不还,谓之不仁;对朋友如此举动,谓之不义;违背诺言,谓之无礼;撕碎借条,谓之少智;承诺不兑,谓之无信。象这种不仁不义,无礼少智背信之徒,枉为人”。我觉得这留言很正能量呀,而且也很有说服力,说的很在理。
但是留言后面居然有个IP地址是孔孟之乡的人说这段留言是“PUA”?他说:“可别古人说了,古人说的话多了,尤其是达官贵人,有几个做到的,PUA就PUA,别扯那么高大上。”
看完我正想去回复这人,发现后面有正能量的网友反驳他说:“古人说的是做人的道理,什么叫pua?难道借钱不还?在你眼里不是无耻?看来你也是这种人,没有仁义礼智信,枉为人!”“网络毒鸡汤灌多了!动不动就pua,知道pua的真正意思吗?丢人现眼!”
总算松了口气,不用我去“怼”他,就有很多人去怼了。现在的网络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不懂装懂,看似说得“有道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其实思想观念很有问题,自己都没懂PUA是什么就乱用,很容易误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