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上在与辉同行的直播间,听了许久余华,苏童以及收获杂志主编的聊天,仿佛回到初读他们作品时的情景,确切地说,是那时的青春年华。第1篇发表的论文是有感于余华的《现实一种》,记得当时读得触目惊心,以至于后来好友总是拿这篇文章来开玩笑,“吓死你了,你还写,关键是你写了,还让我把原作品都看了,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2.记得当时读了很多余华的作品,后来又看了很多余华的访谈,总觉得他这个人活得本真,活得可爱,做人很真实,和袁隆平一样洒脱,记得袁老曾说指导博士后写论文太难了,还是在实验室里简单,那种语气语调惹的周围的人哈哈笑。本真洒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让人觉得这个人挺敞亮。
3.好的直播间一定不是直接来卖产品,也不会在意别人给他刷多少礼物,但喜欢的人自然产品也会买,礼物也会刷。性情中人都有一点本真吧。
4. 宇辉教书的本能,每次访谈的背后,总要拿出小黑板,回顾一下重要的知识。也记下了几点,在余华谈写作的时候,谈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困境,以及受哪些作家的影响较大,如何突破,说的很真实,也很受用。
《如此苍白的心》《夜间故事》
让心脏停止跳动,让眼睛睁开,就是心理描写。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作家创作的灵感。
胸中一点墨,笔下万里河。
遇到书就像遇到爱的人一样,有时当时看没理解,既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他不好,只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有一天再相遇,就生出一种欢愉。(大概意思是这样)
文学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
被误解也是文学创作的命运。
5.论文一个字也没挨,憋不出来。平时不努力,临时佛脚也抱不来。但今天晚上的访谈听得很够味,读书多的人,知识渊博的人真得很有魅力!在游览某些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化故都时,我常惊叹于朋友的渊博知识,提起什么头头是道,有关历史一一细数,我仿佛一下开了一眼,惊叹之余,又有点自惭形秽,真得多读点书。我得到的启示就是,在以后游览历史文化古迹时,一定要先读书,这样在游览的时候,看到的才不仅仅是一面面城墙,一座座生硬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