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投资是反人性的修行——《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真正的投资高手,不是预测市场的“先知”,而是管理自我的“禅师”。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避开投资中的12个陷阱,守住你的钱袋子
在股市中,散户常常调侃自己的钱被“升华”——本金蒸发、财富缩水。
脱口秀演员House用12万本金炒成2.5万的真实故事,戳中了无数投资者的痛点:投资失败的本质,是认知的缺陷。
正如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在《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中所言:“财富是认知的兑现,破财是认知的缺陷。”
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本文结合投资经典理论与真实案例,拆解12个投资陷阱及破解之道,助你守住财富。
陷阱1:急于求成——财富自由的幻觉表现:总想一夜暴富,频繁交易,错失复利机会。
House曾计划用12万本金两年实现财富自由,结果本金缩水80%。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渴望即时反馈,但股市中80%的收益往往集中在少数交易日。
频繁操作不仅损耗手续费,还可能错过关键上涨窗口。
破解:长期主义,巴菲特用50年积累财富,普通人若每年保持15%的复利,40年后1万本金可增值至267万。
时间是财富的盟友,耐心是最大的杠杆。
陷阱2:线性思维——追涨杀跌的致命诱惑
表现:认为市场会持续上涨或下跌,盲目跟风。
火鸡被喂养1000天后被宰杀的故事,揭示了线性思维的荒谬。
现实中,散户常在牛市中高喊“这次不一样”,在熊市中恐慌抛售。
例如2007年A股冲上6000点时,许多人预言“黄金十年”,结果却迎来十多年未破的高点。
破解:周期思维,市场如月亮阴晴圆缺,均值回归是铁律。
低买高卖的关键是逆向操作: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
陷阱3:过度自信——“股神”的自我催眠表现:高估能力,轻视风险,频繁择时。
数据显示,90%的股民自认水平高于他人,但长期择时者往往错失71%的收益。2022年某千万富翁因盲目投资虚拟货币,抵押房产补仓,最终破产。
破解:自知之明,索罗斯曾说:“我的超人之处在于能认识自己的错误。
”投资需承认无知,敬畏市场,用系统2(理性思考)替代直觉决策。
系统2理论参考书籍《思考快与慢》
陷阱4:损失厌恶——越亏越赌的心理黑洞
表现:亏损后加倍投入,陷入“回本”执念。
心理学实验表明,亏损的痛苦是盈利快乐的两倍。
许多人因不甘心损失而加杠杆,最终血本无归。
例如某投资者在币圈归零后抵押房产补仓,全家挤入出租屋。
破解:未来思维,以价值而非成本为锚,及时止损。
如重阳投资裘国根所言:“机可失,时再来。”
陷阱5:禀赋效应——“我的股票最好”的执念
表现:对持有的资产过度偏爱,忽视基本面变化。
散户常因情感或面子拒绝承认错误,甚至为亏损找借口(如“庄家洗盘”)。
《毛选》讽刺:“死要面子活受罪。”
破解:安全边际。
投资应基于客观价值,而非情感。王阳明的“无我自能谦”提醒我们:破除“我执”,才能理性决策。
其他致命陷阱速览
6. 锚定效应:被历史价格束缚→破解:变亦不变,动态评估价值。
7. 盲目从众:跟风炒作→破解:独立精神,如巴菲特“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8. 故事思维:迷信概念→破解:概率思维,用数据替代幻想。
9. 黑天鹅:忽视极端风险→破解:谨慎小心,留足现金应对危机。
10. 财不配位:德不配财→破解:财富善念,财富与认知需同步提升。
总结:投资是反人性的修行真正的投资高手,不是预测市场的“先知”,而是管理自我的“禅师”。
认知升级: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承认无知”。
工具辅助:用增额寿险、黄金等低风险工具对冲波动。
案例警醒:中产因盲目投资、伪精致返贫的教训,印证了认知的重要性。
财富的积累,本质是认知的变现,与其追逐风口,不如深耕认知。
毕竟,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的钱,即便侥幸得到,也会凭实力亏掉。
**参考资料**:
-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舒泰峰)
- 重阳投资、芒格、巴菲特经典理论
广告
老公输光全部家产,我让他继续
都市/家庭 3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