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剧透了,我还看什么?

小时候看悬疑推理片,的确是属于“我要和侦探一起查凶手”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猜凶手的感觉,所以那时候真的很讨厌剧透的,甚至如果自己是看过的,也会故意说个错误但又好像合理的答案,这样大家看着才乐呵。

现在的话我依然不会剧透别人,但我也不怕剧透了,因为我在意的是如何把片子拍得精彩,这可不是单单情节精巧离奇就做得到的。

就简单说,单论情节,你再离奇,离奇不过魔幻科幻玄幻片,毕竟你得依附于现实才能让人信服;单论思想性,你再有意思,也不能比文艺片实验片先锋片,毕竟悬疑推理作品本身的商业性质是比较重的(这个纯个人感觉,如果认为不对请不吝指出赐教,谢谢),虽然不乏商业和艺术性都不错的,但也是均衡为主。

而且当它拍成电影的时候,其实不管是离奇、思想深度这些东西的表现方式和程度,其实还是来自导演,他要是风格强烈的导演,他能把这些东西融入进去;他要是没啥料,那顶天也就是把原本的作品1:1还原出来。

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大概人到了一定年纪,观影、看书什么的多了后,尤其是把最经典的那些作品大概浏览过后,基本上就不会再被情节本身所吸引,而正正是会被导演的手法所吸引。比如用色,比如分镜,比如镜头语言,比如……很多很多属于电影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于故事的价值。

就像我喜欢的某几位导演,他们拍的东西剧情上其实我觉得也就是经典商业片常见的套路,但他们的调色、质感、镜头运用、配乐音效甚至是剧情排布方式这类的应用一直让我觉得,这才是看电影本身的乐趣。

比如商业片拍得巨好的昆汀、诺兰、姜文等。他们所拍的一些电影,整体的剧情、谜团、悬念之类的都不是最让我震撼的,震撼的是他们每部电影呈现出来的质感,还有隐含在电影背后的一些他们有趣的思考。

所以我可以对着这些导演(当然还有更多其他导演)的片子反复看,剧情倒背如流,都不会觉得腻味,反而会对着每次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经典场面一次又一次拍案叫绝。

哦对,还有一些同样很厉害的导演,他们可以把情绪放在电影里,一直萦绕着你。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马丁·麦克多纳的《杀手没有假期》,我甚至连具体情节都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种疲惫、心酸、郁闷、绝望、纠结、不安、煎熬、辗转反侧的感觉,这大概就是片名的意思吧(英语原片名叫In Bruges,一开始角色对Bruges这个地方的态度已经点破了情绪基调,也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片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