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了解一下,风吹倒的行业之一,房地产公司,只要市场一好,就可以猛赚,宏观调控一来,就倒闭一片。
在公司治理的问题上考虑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环境怎么变化,就跟着变化。这样的治理方法,并不一定能够积累能力。
那如何判定哪家公司更有实力呢?护城河,技术壁垒等一系列能力,来说明事物之间差异性有多么重要。
再比如,华为的利润是8%,不到很多大厂的一半。即便如此,任正非仍然表示:“华为赚的钱太多了。” 有钱不赚,他们是傻吗?因为华为心里清楚,如果任由市场的波动来拉扯自己的内部系统,能力是积累不起来的。
所以,如何让自己有能力要取决于自身的边界思维,大概来说就是取舍观念。
想要发展进化的优势和想要扼杀的优势,想要改变的劣势和想要杜绝的劣势,它们同样取决于环境变化,大家说的适应环境不就是适应规则调整自己嘛。
如果是因为在组织环境上受阻,就需要多思考组织所需能力对应过来,自身需要改变什么,来帮助自己适应。当然,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适应,实在不行就认同那些“不好的”的存在,没有人是完美的,事物也是一样,每个环境都有各自的适应法则。
新能力,产生新问题;新问题,产生新能力。
但是不能认为PUA造成的后果是完全好的,认为PUA完全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的,热爱PUA的是不对的。
怎么摆脱职场PUA?
能力是增长了,但是被逼的,不情愿的,谁想天天被Dis呢?上级发脾气,dis你,你还挺自豪,别人都没有被重视,PUA让你的自我认同感畸形了!
经常有人谈到一种职场困扰:我有一个不喜欢的老板,怎么办?
这是一个外界环境,那怎么办呢?跟他对着干”和“忍一忍”之间反复徘徊,等到最后一根稻草逼得自己爆发!
为什么PUA影响你变得这么有效?
大脑有种本能,叫做归因,凡事都要找个原因,然后再来解决问题。
有人对你不好,你很痛苦。你就在内心归因了,我的痛苦就是因为他对我不好。从而衍生出下一步是反抗还是从容。
最关键的是怎么避免自己陷入自己“挖的”PUA呢?
我们面对各种阻扰,焦虑,压力一层层的按着自己,整天思前想后,给自己打鸡血,要这个要那个,最终导致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什么都没能做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搭建自己的“架构”。
底层能力,生产原理。明白自己的动力源,优势,调整自己设限等等,我见过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因为天天在找机会,天天在应变,不知不觉地陷入被社会共识,PUA的处境。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他有一个坚定的架构模型:
比如
1.有计划地学习新知识,不管有用还是没用。
2.有固定输出的习惯。写知乎。不管粉丝涨不涨,不管有用还是没用。
3.定期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请教,不管有用还是没用。
4.复盘自己执行的每一个任务,搞清楚为什么成为什么败,不管任务是大还是小。
短期主义者肯定是收益最小,有些人属于启动困难症,想都不敢想,别说尝试了!
长期主义者关注的不仅仅是收益,增长才是他们关注的,学我所学,直逼精炼,你告诉他,没用,他不接受,他们只接受自己认为的,并且开足马力,提高效率,结果把试错成本降得很低,多多尝试让他变得更有主动权,甚至PUA的“基因规则”都能被他们拆解和重组。
教育是反人类的,架构更是框架思维,所以架构是一个特别让人讨厌的东西。
因为它毫无理由,只要你去做,能够十分确切地,百分之百能提高你的能力,但是做起来怎么这么难呢?
设立一个Fiag,怎么就坚持不下去呢,
或者你需要再自律一点,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好像只能这样增长。
如果你还要问我,读书一定有用吗?
交往厉害的人一定有用吗?
回答是肯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