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坐过绿皮火车了,我能想起的最后一次应该是2013年。
那次因为人多,又逢假期,而且出发的城市没有高铁站,所以选了绿皮火车。在卧铺睡一晚上抵达目的地,倒也有趣。
我记得第一次坐绿皮火车还是2003年,那时没经验,在小镇上去买车票,结果只有站票,没有坐票,所以我就在过道口挤了一晚上,十来个小时到站,腿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
这次我临时去隔壁市,又不想开车,毕竟刚开回来,再开车担心睡着,而且想着坐车还有时间看看手机,想想事情,轻松惬意。
问题是,高铁两头都远,尤其目的地城市没有地铁,打车十几公里,再加上堵车,生怕又晕车。
一来二去,让人的精力都浪费在了转车上,还不如安心坐绿皮火车,有更多的思考浏览时间。
我放下车,冲了澡赶紧出门,因为绿皮火车只有那一趟,其他的都要晚上了,无法满足。
我当时的打算就是能赶上就赶,赶不上再选高铁。
当我出地铁口时,离火车发车仅有十分钟。火车站我也十多年没来过了,尤其还整修过,通了地铁。
所幸出了地铁就是火车站,无缝衔接。我跑到入口时,工作人员见我匆忙的样子,立即指着后面说:“你从那边玻璃门走。”
我看着入口的字样,愣了愣:“这里不能进吗?”
“这里也可以,如果你赶时间的话就从那个玻璃门进。”
我这才明白过来,赶紧往后跑。里面坐着一名工作人员在我身后问道:“你是某某车次吗?”
“嗯。”
“那你走6站台。”
“嗯?不是手机上显示是3站台吗?”
我心里这样想着,却没再问,因为我同时看到了指示牌上的字,忙说声谢谢,朝6站台跑去。
上来的口对应1号车厢,而我的车票是17号车厢,才跑了三四个车厢,列车员忙说:“要关门了,你先从这上。”
我就这样在最后一刻赶上了绿皮火车。
从里面穿过卧铺厢时,里面没几个人,空荡荡的,根本没有我以前坐车时的景象。
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有人抽烟,倒跟以前的绿皮火车一样。
硬座车厢倒坐了许多人,还有些拥挤。
兴许整体坐的人少了,以前那种刺鼻的味道淡了。
我想如今坐绿皮火车的大多数都是短途,因为两头方便,虽然没有高铁快,但也浪费不了太多时间。
当然也有部分人选择长途,成本低,卧铺躺着也还舒服。
整体坐绿皮火车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火车依旧在跑,毕竟还是要解决一个人的出行需求。
当然绿皮火车也在改变,比如一到冬天,就有开往秦岭的小火车(专线),听说里面可以唱歌,打麻将,倒也有趣。
这种短途的旅游专线,既免去了开车的疲惫,又增加了旅途的乐趣,也算是为绿皮火车开设一条新的创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