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日更,多数情况在写观影或读后感。我也尝试着分享日常生活,但能力实在有限,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好意思公开。于是我决定把目标再缩小一点,尽量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所谓日更断舍离,就是这种样子吧。
虽说个人比较喜欢看电影,但我很少去影院看首映,一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结伴而行的朋友,二怕观影后失望。比如《第一炉香》,说实话,观影前满心期待,而观影后,失落而归。这样落差感如同热恋中的少女突然被对方拉黑的感觉。
如何选片
在影片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大热影片,主要为《阿甘正传》、《肖生克的救赎》、《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等。
如果一味地选择同一题材书写,容易给读者造成疲惫感与厌倦感。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过于频繁地看到某部影片相关的影评与报道,想必也会多少产生抵触情绪吧?
另外,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评影能力,阅片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选择热门电影书写影评,则有暴露看片驳杂度有限之嫌。
我认为写影评的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引导朋友观影冷门佳片。冷门佳片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大片,这些片子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人生思考和启迪,也能让我们看完后恍若隔世。
观影角度
大多热门电影皆为浅显易懂的商业剧情电影,其文本的深度与广度不足,可写性也偏低。这也容易引发一个常见现象:大部分影评围绕剧情与主题展开。
并不是说这样写影评不可取,无疑这也是影评写作的一种角度与方式,但是分析与复述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惜,目前我大多时,只是复述一遍剧情、并三言两语概括主题,甚至只是抒发自己的感想而已,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真正做到拆解剧作结构,如何拆解剧中人物等等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实,电影的元素并非只有剧情与主题。构图、色彩、灯光、调度、剪辑、音乐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其功能可能并不停留在叙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个主题,而是更多地探索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提升能力
① 是否有扎实的电影理论功底。作为业余爱者,多数时依照葫芦画瓢。想提高鉴赏力,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②是否有新颖的洞见,是否有打破常规、让人过目难忘之处?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主要揭露了艺术赏析中的主观差异性。然而,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他不可能是李尔王,罗密欧,意识终究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身。如何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看自己平时的积累咯。
③写影评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与学问,需要不断的突破与思索。
热播综艺《开拍吧》中郝杰的作品《冯海的梦》影评人评分第一而观众票房却垫底。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观看的第一印象是《冯海的梦》所触及的深层含义更有哲学含义,片中蕴含着很多隐喻。可惜,观众评分有点低,有一个观众质疑"五万块钱至于吗”时我真想把脚上的高跟鞋扔过去。哈哈哈
④如何第一时间展现自己的品味与实力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自己须在短短2000字内抓人眼球,但又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能真正地言之有物、留有回味。对于一名喜欢写影评的爱好者而言,必须突破的。
以上是简单的日更断舍离,希望自己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给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