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建设撬动学校深度变革
行将到来的2020年,是《“新生命教育”品牌发展报告(2016—2020)》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变革由行政推动到专业驱动的转轨、提速元年。2019年,学校通过多方调研,睿智的师生、家长群体,共同选择课堂作为学校深度开放和变革的突破口,选择将课堂建设作为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来培养、涵育。
今天,读了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写就的以课堂撬动教研的文章,深以为然。并且深深为新生命教育的选择感到宽慰。2019年,课程教学中心组织了“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建设推进研讨”活动,活动的主会场后布置了一条标语——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儿童便不会变!
回顾这次紧扣课堂的研讨活动,半天的时光里,我们共生成了以下几项主要成果:
1、成果一:
形成了三向三层的小组建设优化策略:三向指学科教学向度(指向学科质量的学科教学向度),学生发展向度(指向班级管理的效能提升向度)和学习力向度(指向学习力的优化提升向度);三层指的是:第一层,问题研究层,即通过三个向度上实际问题的征集与研究解决,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建设成果一——小组合作百问》;第二层,经验总结层,在三个向度上实际展开经验总结与梳理,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成果二——小组合作经验谈》;第三层,课题研究层,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展开文献研究、国内外经验研究,学校经验传承与发展研究、学校实际状况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小组合作的三维生态课堂成果三——小组合作研究成果集》
2、成果二:
聚焦小组合作的课堂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学校从行政驱动的课堂建设到专业驱动的课堂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此次研讨活动,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A、坚定不移地将“轻负担,高质量”作为学校课堂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B、坚定不移地落实“名片课常态化,常态课名片化”的求真之风;
C、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成长共同体这一组织形式作为学校基本的文化生活方式;
D、坚定不移地将深度开放进行到底,推动学校课堂“轻负担,高质量”;
E、坚定不移地以课堂建设为中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3、成果三:
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层面已经有了较好发展,学校专业指导力量已无力指导提升的教师找到新的高端朋友圈和增长点。
4、成果四:
成立学校学术发展委员会,推动学校发展从行政驱动到专业驱动。
5、成果五:
积累了基本的专题研究经验,做了必要的材料梳理与搜集。
基于小组合作的推进会成果清单:
A、活动前期计划安排:
推进会活动议程;
推进会具体工作安排;
小组建设课堂安排表。
B、11位课堂展示教师的教学资料:
一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课后反思;
一份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指导建议;
执教精彩瞬间照片3张(建议包含一张板书照片,特别是要有一张小组合作的照片)。
C、专家点评资料:
点评课堂教学的电子音频;
音频转化成文字;
点评课堂教学时的照片;
拜师照片。
D、学校课堂建设成果汇报资料:
发言稿;
课件;
发言时照片。
E、资深专家王小翠报告资料:
课件;
报告音频;
音频转化成文字;
作报告时的照片。
F、此次活动的新闻宣传及其相关链接等资料
或许,未来我们回头观想的时候,会意识到这些成果的琐碎。然而,我们今天依然会惊诧于课堂与学校生态之间的深度关联。课堂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在推动者学校本身的进步、进化。
2020年,学校的发展主题词是——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首先要学会将我们每一个人的视角和注意力,聚焦到课堂建设和课堂变革上来。共睹,共建、公治、共享,非如此,学校难以有深度的进步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