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桥集有着深远古老的历史,听上两辈人说的。历史的源头无法考证,只能从我的记忆开始,搜索他的古色古香、人来人往、辉煌与沧桑。
学校
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从汪桥集的北面徐徐升起,这是汪桥小学的第一面、也是第一次在旗杆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在汪桥地带的新生,也象征着地主、恶霸将汪桥集当作乐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学校的房子,原是大地主汪图蓝的房宅。罪大恶极的汪图蓝已被人民政权镇压,大、小老婆改嫁,伙计、家丁、丫环、使女作鸟兽散。
四合院内,有一棵苍老的桂花树,上下课和放学的信号铃高挂在树枝上。一进二进的堂屋作通道,两边的四个房间作教室,两廂作教师宿舍。后面一排房子,应该原是地主家下人住处,这里是教导处和办公室。东北拐上有一大间连着耳房,应该原是地主家磨房、伙食房。这里设一个班,耳房是教师橱房。
还缺一个班,借用了村中间村民盛春和家的闲置房。
开始建校时,县上只派了校长和教导主任,教师地方推荐。随着黄麓师范毕业生逐渐增多,学校也不断增加或更换教师。
我是汪桥小学第三屆毕业生,毕业后考取巢县初中。
医院
当我第一次上学时,过了桥,就看到一家中药铺,座北朝南。老医生姓王,没听人说他名字,都称他老王先生。老俩口膝下只有一女,名叫王立华,比我高两屆。
说是中药铺,但只专卖自己熬制的膏药。膏药很灵,信誉度极高,小小膏药造就了他家那个时代的小康生活。俗话说,不看吃的看穿的,老俩口经常穿绸缎或香云衫,女儿穿的也花里胡哨。
我到三年级时,汪桥集来了名叫梁鹏巢的医生。据说进过医专,医术不是很高,但一般小毛病还可以信赖他,病人的满意度基本上是好的。医疗室地处集西座北朝南第一家。
我到四年级时,汪桥集又来了名叫杨达芳的医生。他在村东北角租了房子,并新建了铁皮大厅。为了广告乡里乡亲,他用铁片剪成园块,涂上白漆,写上红字,曰:杨达芳医师,连成横幅,拉在集心中段上空。
此人医术极高,尤其治精神病是他绝活。方园数十里,闻风及至,药到病除。
此人很有特色,白里泛红肤色,中等偏高身材,略胖不蠢,眉宇之间略显杀气,言行却温文尔雅。饭量大,一餐早饭能吃半脸盆糍粑,我亲眼看到的。还会武术,这是听人说的,还听人说他就是和别人打架,误伤了人命,才从很远的地方逃来的。
我也让他看过钩虫病,也是药到病除。
由于红极一时,梁鹏巢医生没了生意,不知去向。
商店
从西头一进汪桥集,座北朝南第二家,有一家小商店,专卖香烟、烧酒、糖食及一些日用杂货,老板名叫蔣传贵。我们从南路上学的孩子,路过这儿,经常进店玩一会儿。很少买东西,就是瞧热闹,看一些人来人往。对那些糖食情有独钟,过一下眼瘾。也喜欢看老板的鼻子,老板的鼻子是红色的。大人们说,那叫酒糟鼻子,是酒闻多了,刺激了血管的缘故。
印象最深的是,来了一位进山买荒草的中年男子,手里捏着两块臭干子,来店打二两酒,老板是用盞子舀给他的。他就靠着柜台,像孔乙己买茴香豆一样,边吃边和人说笑。他小口慢吃,津津有味,十分享受。他享受吃酒,我们享受好奇,一直看他吃完,扛起扁担绳子,一路小唱,进山去了。
在我临近毕业前,汪桥集办起了供销合作社。开办初期没有门面房,在蒋传贵小商店边有一条小巷,小巷深处有三间民房被供销社租用。
汪桥周边的村民都入了股,我父亲还将股份证保存了多年。我记忆中分了两次红利,不是分钱,第一次是麻饼子。我们田埠村小,住户不多,分了半稻箩麻饼子。村民们未見过不要钱吃东西,全村除吴祖灼一人敢领,别人都不去领,送麻饼子的人将半稻箩麻饼子全部丟给了吴祖灼。吴祖灼吃了几十天,始终没人找他要钱。第二次分肥皂,大家伙都领回家了。
茶馆
汪桥集共有三家茶馆,西段一家,与蒋传贵小商店一巷之隔,老板名叫盛安海。他有个儿子叫盛定益,和我同桌。患有肾脏炎,全身浮肿。我有次去他家,约他一道到校,发现他父亲一手拉着他手,父亲坐着,他站着,父亲在流泪,他在哭。看样子,父亲是想打他却下不了手。问明情况,是盛定益偷吃了咸盐。那时医疗水品不高,不久,盛定益死了。
汪桥集中段一家茶馆,座南朝北,老板名叫梁兴华。有段时间,我父亲在汪桥集开裁缝店,就和他一巷之隔。我有次听他在家大声和别人说话,就进他茶馆听他在说什么。只听他说的内容是:昨天晚上他在家烧香拜佛,原因是村东南拐上有一家教书先生得肺结核死了。梁兴华青年时有老婆,被教书先生佔去了。致使他一直光棍,领养一女孩,取名宝兰。我去时,他正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辰未到。
第三家茶馆座西南朝东北,在集东段的拐弯处,老板名叫王义祥。此人江湖义气,高山打鼓有名在外。方长大汉能说会道,在村内村外算得上是绅士级别人物。他老婆也漂亮,汪桥一枝花。他家又是邮政代办点。所以,他家生意最红火。汪桥集单日逢集,他茶馆逢集日坐无虚席,人声喧哗。
两口子只有一女,招赘了女婿,女婿是我堂叔四舅,名叫唐世俊。所以,女老板每次看到我都很客气。
洗澡堂
洗澡堂不在集心,在村东南方向。门前有大塘,塘边有几棵茂盛的埀柳。那时没有自来水,澡池里的水都是伙计用木制水桶挑进去的。
豆腐店
汪桥豆腐堪称一绝,尤其臭干子享誉四方。在集内开豆腐店的只有汪中良一家。门面和王义祥饭店对门。汪中良高挑个子,偏瘦,白净面皮,大背装发型,夏天爱穿一身白,像庐剧《陷巢州》中的小白龙。人们都喜欢和他接触,因为他通达世事,待人和气。尤其是他的豆制品做的,和他的人一样漂亮。
麻油店
汪桥集最西头靠路拐角处,座北朝南一家,也就是梁鹏巢医生在那开医疗室的一家。如今是麻油店,老板叫石金成。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石珍,二女儿石华。石珍比我高一年级,石华和我同班。
我们上学经过他家门边。喜欢进去看老板如何操作,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在一个大木盆内,盆底外放一根园木棍,老板两手抓着盆口,不停地晃动。麻油就自动浮在上面,用铜瓢舀起麻油,再晃,再舀,一直浮不出油了,才算工序结束。麻油渣子卖给人家做肥料。
不久,我进了巢县初中,有次我和两位同学上街玩,迎面巧遇石华。我问她家情况,她说她父亲带着她们回老家了。她说是麻油生意不好做,她没说老家哪里,我也没问。
铁匠店
汪桥集东段外,有一家姓许的开了铁匠店。座北朝南,和洗澡堂隔塘相望。两排房子,前排开店,后排住人。
我去过一次接火叉,看那些家伙什,主要有铁锤、铁砧、火炉、风箱、火钳、铲刀、铡刀、钢锉等。大师傅一手用火钳夹住烧红的铁块,一手抡着小錘。小锤掂在哪里,二师傅的大锤就砸向哪里,小锤掂向砧耳,表示大锤停止。徒弟专拉扯风箱,锤砸时,火星四射,吓的我躲到门外。师傅说,不要紧的。但我看他们的围腰布尽是火眼洞,还是离远点好。
我们这儿有人形容自己或他人,债务累累,麻烦多多时,就说是铁匠的围腰,一身火眼,这比喻真形象。
铁匠店做的都是小生意,诸如给人送来的旧锄头、旧锹丫钢、锯镰刀锉齿包括我的接火叉等。也看見新做的砍草刀和小铲子,别看尽是小生意,但很忙,送去丫钢的锄头和锹当天还带不走,要排队定日子去取。
师徒三人都是黑皮肤,和铁色差不多。我看着他们打铁,再看看被烟熏黑了的房子和黑色吊吊灰,炉火和火星显得格外红。
铜匠店
铜匠不是专做铜器,是包括铜在内的一切金属物件。店处集偏西段,座南朝北。师傅姓桂,无儿无女无老婆。兄弟五人,各谋生计,父母双逝,因此一人吃饱,全家不餓。
桂师傅瘦的出奇,除皮包骨头和内脏外,看不出哪里有肉。别看他瘦,但精神很好,只要有人在,他就边干活边和人说话。说话腔口好听,祖籍桐城,一口黄梅腔,说话像唱黄梅戏道白。
他的家伙什都是些小玩艺:小铁锤、小铁砧、剪铁的剪刀,钢銼和焊锡工具等。那时还没有通电,他有个烧木碳的小炉子,将铜制的焊头燒热,在锡块上烫点锡就能补小洞。
他也许孤独怕了,我们小孩去玩,他也笑着和我们说话,我很好奇,那么瘦的人,哪来力气干活。
草行
汪桥集的草行没有房子,是露天的。就是佔用集西边南北走向的大道,也就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到逢集日,山草也称荒草,包括树柴的担子摆满了大道。来往行人绕着缝隙走,那时除手推独轮车外没有其他车辆,再就是驮草的驴子,所以不觉影响交通。草行是早市,一般早饭前交易完毕。
行老板没有固定行主,由村干部适时推举。我在读小学期间,行老板是个中年男子,名叫盛春和。他只有一只手能动,另一只手残废,很细,长年拖着动不了。别看他只有一只手能动,但称秤很利索,算帐也快。买卖双方各给几分钱,习惯称行印。
他家住村中,小学的一个班就设在他家。我读二年级时,就在那个班。他家前院有棵黄香木树,用石块将根周圈起来,里面填土,像花坛一样。我们男同学课外活动时,围着黄香木转圈圈,边走边唱连花闹:黄香木,三年长一寸,一雷打之折三分。意思是长的很慢,其实年年就那样,看不到在长。
他有一女名叫盛安云,和我同班。
我读小学期间,受到一次惊吓就在那个班。有一天,正在上课,突然不知哪里哗哗作响。只有裴思贤一位男同学,像猴子跳圈一样,飞快逃出教室,仰头朝屋上看。其他几十个同学包括老师被吓呆了,不知怎么回事。事后听人说是地震,根据懂地震的人说是没超过五级,若超过五级,即使房子不倒,也难保屋上小瓦不掉,小瓦一掉会砸伤人的。
猪行
猪行,人们习惯称小猪市,是一家姓盛的开办的。老板名字不知道,他的儿子我熟悉,名叫盛安福,后来当了多年大队干部。他家地处集心最东头,也是汪桥村最东边。再往东就是土坡,土坡和村子隔一小水沟,长年有潺潺流水。
他家的住房建在人行道深处,门前有宽敝的场地供老、小猪存放和活动。院内有几棵枣树,老板的家伙什是一根大木枰,一个算盘,一个帐簿和涂红工具。有人买小猪了,指定哪个小猪,老板就用手拿起一头绑有棉纱的小竹棍,在另一只手拿着的竹筒里蘸上红水,在小猪某处点上记号,暂不过秤。买主到集上去吃点心,说是人吃饱了,买的小猪就肯吃食,肯吃就肯长,这是前人传下来的规矩。其实,据有人说这规矩性质也变化了,目的是拖延时间,让小猪屙屎撒尿。卖主也有对策,不停地撒苦麻菜或干粮让小猪吃,但不能用水和稀食喂猪。一旦喂了稀食,被买方知道就要退订。这也是规矩,老板家种田,大量猪屎粪是好肥料。
其他
没有店面的生意就多了去了。有卖肉卖鱼的,有卖鸡和鸡蛋的,有卖瓜果蔬菜的,有卖小孩玩具的,还有卖女红用品的……。
有时还有卖艺的,有用扑克牌玩魔术骗钱的,早期还有押宝,掷骰子的。
结束语
六年的小学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汪桥集给我的深刻印象。它的存在,给我启萌了人生百态,给我的社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给我的人生路上,中年劳作时产生了赶集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