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丹思心舞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胡因梦
说明:此书根据主题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片断选取汇编,有很多反复陈述之处。小结将同一主题好几节的意思作了概括和简单诠释、点评、延伸。前8期在小号新的遇见发布,现收归到丹思心舞的《读书观影》文集,并从第9期起由丹思心舞发布。
小结:
概括和解读下今天读的几段:
这几节澄清了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情绪/心情、感觉/感受、思想/念头、记忆,描述了一种超脱于这一系列概念的爱的境界,区别了通常人们从自我情绪出发的感觉和感受与真正生发于爱和联结的感觉和感受。
“情绪与心情只是一些好恶的反应罢了”,情绪与心情反过来又助长了比较和好恶之心,甚至会“助长残忍”。“当某种心情和情绪产生时,爱就不见了”。
在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爱“是借由记忆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情绪或觉受”,人们“爱”的是自己所认同并且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自己定义的对象,而不是真的那个人、那件物。
纯粹的爱是要先“止息所有的情绪、好恶的反应以及过往的历史”,进一步去“深刻地、强烈地、洞穿地去感觉眼前的事物”,人必须发展这种感受力让心保持敏锐。
通常,人们将“理性”与“感性”,“思想“和情绪”区分、对立起来,克氏认为这两面没有本质的区别。思想和情绪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背后“一定有一份对快感的追求”,情绪又是基于某种思想的更原始的反应。
通常人们所说的“感觉”跟思想也是差不多的东西,感觉是好恶的反应,思想也是“从记忆中所生成的反应”,只是用语言等形式做出了表达。
负面情绪的解脱之道在于不用思想去为感觉和情绪定名、评判、贴标签,停止记忆的活动,而面对眼前的挑战。单纯地安住在话语底层的情绪和感觉上,会发现这些情绪和感觉会逐渐止息。
只有“不为感觉定名”、“不为感觉贴标签”,不带好恶评判地去观察感觉和情绪,“安住在情绪上”,将它视为你的一部分,才可能止息这些感觉和情绪,而不是像一个局外的观察者将它视作分离于自身的东西,同时又不断地为这些升起的情绪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比如对待 “忌妒”。
“你会发现情绪与心情都跟爱无关,情绪与心情只是一些好恶的反应罢了。 我喜欢你,于是我对你开始产生兴趣;我喜欢某个地方,我觉得它真是美极了。这些心情之中都有对另一种东西的排斥,因此情绪和心情往往会助长残忍的心态。” ——<五月五日 情绪会助长残忍>
“我们把爱、同情之类的情绪视为正向,把怨恨之类的情绪视为负向,并且一直想排除掉它们。然而爱是不是恨的反面?爱是不是借由记忆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情绪或觉受?我们所谓的爱到底是什么?很显然爱跟记忆无关” ——<五月六日 止息心中所有的情绪>
“现代社会有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们已经失去了强烈的感受力。我所说的感受力不知情绪或心情,也不是兴奋的心境,而是觉知、聆听和感觉,包括对阳光下的树叶、在树梢鸣叫的鸟儿,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 ——<五月七日 强烈的感受力>
“情绪或心情会形成残忍的态度,被社会所利用;只要落入情绪或心情里,你就变成了社会的奴隶。但是人们必须有强烈的感受力。美、语言、话语间的静默以及对声音的觉知,这一切都会带来强烈的感受。只有感受力能够使人心变得敏锐。” ——<五月七日 强烈的感受力>
“若是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情绪,而思想的背后一定有一份对快感的追求。因此,快感、思想和情绪是连在一块儿的。不带思想或情绪的观察就是一种高能量的觉知。但能量会被思想、联想、快感或时间感所消耗,于是观察的能力就不见了。” ——<五月八日 不带思想的观察>
“若是能彻底去了解自己的感觉,认清感觉之全体,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爱。如果能看见树木的美、笑容的美以及城墙后面的落日——完整地看到这一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爱。” ——< 五月九日 感觉之全体>
“了解我们如何观察自己的感觉,是很重要的事。譬如拿忌妒这个感觉来说吧......总有一个跟忌妒分开来的检查者或存有在那里观察自己的忌妒。忌妒可能会消失一阵子,然后又回来了,它会回来是因为你并没有认清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五月十日 不为感觉定名>
“在你还没有为忌妒定名或加标签的那一刻,你已经用老旧的思想把它框住了;老旧的思想正是跟忌妒分开来的这个观察者。它是由一堆的概念、意义和文字所组成的。如果你不为这股感觉定名——必须有极敏锐的觉知和立即的洞察——那么你就会发现这名观察者、思想者和批判者是根本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你与你的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并没有一个‘你’在那里感觉它。”——<五月十日 不为感觉定名>
“你必须明白心情、热忱、良善或感觉之类的东西,都跟真正的慈悲或热情无关。但所有的情绪或心情都跟思想有关,因此一定会导致痛苦和快感。爱是没有任何痛苦或哀伤的,因为它不是欲望或快感的产物。”——<五月十一日 情绪没有任何价值>
“人生乃是面对挑战和产生反应的过程。挑战永远是新的,反应则是老旧的。受限的反应永远源自于过往的历史,你必须去了解它,而不是去限制它或谴责它。这意味着每天的生活都要彻底而完整地去经验。只有当爱出现时,心感到圆满时,才能彻底而完整地生活。心中一旦有了爱,脑子里就不再有回忆了。如此以来每一刻的活动都是一种重生。”——<五月十二日 爱与记忆无关>
“如果我不为一份感觉定名,我不产生任何形象、象征或念头,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很显然这时心就不再是一个区隔出来的观察者。当心不落入妄念、象征、符号或意向时,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便是一体的,然后心就安静下来了,对不对?这种安静的状态不是刻意造成的。当心真的安静时,自然能面对底层的情绪。若是为情绪定名,情绪可能会被强化而拖延下去;它们会被积压在内心深处,然后促使我们进一步地贴标签,或者去强化和表达它们。”——<五月十三日 不为感觉贴标签>
“当你拾起一个贝壳时,能不能只是单纯地看着它,享受它细致的美,而不去问这事什么动物的外壳?你能不能带着任何念头去欣赏它?能不能跟话语底层的感觉共处?如果能做得到,你就会发现超越时间的境界,那不知有夏季存在的早春。” ——<五月十四日 安住在情绪上,看看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