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里介绍了几个去美国留学的人,并留在美国的人。
有一个是陈铮,先是在中美合资企业工作,然后调到了江苏省林业厅,后移民加拿大,去美国读了会计学硕士,创办了国际教育交流公司。说白点就是留学中介。
另外一个彭艳阳,在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和四川省外事服务中心工作,取得德国学术交流的奖学金,赴德国和菲律宾留学,取得联合办学区域规划硕士研究生,后去美国过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定居华盛顿,成立“华盛顿教育与文化交流服务公司”,并且做研学活动。
还有一位女生陈峥,上学时成绩就优秀,目标就明确,考上清华,学习化学,然后去了美国,留在美国做科研,做抗癌药物和免疫药物的研发,为美国的科研做贡献。
这三位留学生都是女生,女生留学留在外国的几率是不是要远大于男生?有没有人去研究这个数据。是不是与女孩子嫁鸡随鸡嫁随狗的思想有关系呢?
说不上为什么,我对这些留学中介和搞研学活动的真的是没有一点好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电视剧里也往往在为出国打广告。国外真的就那么好吗,还有一些出国夏令营,几万块,出去看一下难道就能学到知识,改变人格?
也许我是一个偏激的人,正是因为那些打着文化交流和夏令营的旗号敛财的人存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留学宣传,才会不遗余力的宣传国外的政策,才会有那么的野鸡大学进行合作。
很多时候,这些中介不是帮助美国来认识中国,不是来给中国提高消费,而是让更多的中国家长掏钱送孩子出去的,我觉得这些中介和以前的买办没有区别。大多数是搞虚假宣传,抓住家长的虚荣心,趁机赚钱罢了。
特别是那个陈峥,考上清华,留在美国进行科研。虽然说科研是她的梦想,是她的事业,但是她却在为美国的科研做贡献。不要说科学无国界。特别是现在特朗普对中国大加关税,并且seer已经禁止国人访问。不知道为美国服务的陈峥是做何态度?是效忠美国呢?还是要回国,帮助国家发展。
当然这是他们的自由。对于清华的陈峥,留在美国,真的是让人对清华的印象再打一点折扣。要知道清华和北大是国家财政拨款最多的,她们接受的也是顶尖的教育,享受的是国家的资源,结果却是为他国做嫁衣,实在是一种浪费。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把国家放在心上,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始终要排在国家利益的后面。
或许很多人认为,考上清华是她的本事,但是不要忘记了,她的初中,她的高中都是在重点班,重点班配备是学校的最优秀师资。我不否认她优秀,就是因为承认她优秀,才觉得优秀的她应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她上的是清华,上的国家顶尖院校。她要有国家主人翁的意识,要发挥比普通人更大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
很多人觉得这是道德绑架,连普通人都知道爱国,那么做为顶尖高校知识分子不更是需要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吗?
我从不反对出国,见见世面也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人家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能打着幌子骗同胞,更不能忘本。
那个彭艳阳把美国教育捧的那么高,是美国教育让她的孩子变得大胆,我想说难道国内的教育没有培养她?李老师没有让她自由发展,没有让她大胆发言?如果不是国内的教育基础,她能留学?她能留在国外,她真的比她的女儿差?也或许是自己越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吧。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优秀的老师,也有宽松的环境,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会优秀。
其实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不能单一地进行评价,是谁说的“要赢在起跑线上”,是谁说的“要输不能输教育”。那些无良商家为了赚钱,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去麻痹家长思想,去让家长消费,让家长越来越卷,让孩子越来越痛苦。都说中国的教育卷,卷的根本是什么?
如果不是中国的教育,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中国的北斗,中国的天眼,中国的无人机,中国的六代机,中国的航母,中国的卫星,中国的天宫那个不是中国教育出的科研人员研发出来的。甚至说中国本土教育出的学生的创造力在某些领域也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地步。没有中国踏踏实实的基础教育,中国的科技能这么快的突飞猛进?没有中国的教育,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能实现阶层的跨越?
我是中国教育的受益者,所以能看到中国教育的好处,也能看到中国教育的不足,所以我也在尽我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人才,即使有些学生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做个遵纪守法的人也是可以的啊,我也相信千千万万的中国教师都在做相应的努力。
我不否认教师队伍里可能会有一些败类,但是哪行哪业没有败类呢?不能因为某一个,某一些而否认整个群体吧!也不能因教育中的一点小事就否定整个中国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