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在静谧的春夜,人悠闲地感受着桂花轻轻飘落,整座山仿佛空无一物。月亮升起,竟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时不时在山涧中鸣叫几声。以动衬静,将春夜的安静渲染到极致,展现出一种空灵、静谧的美好意境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放声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唯有明月静静地洒下光辉,与他相伴。描绘出一个遗世独立、悠然自得的安静世界,尽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连绵的群山不见一只飞鸟,条条道路不见行人踪迹。在这冰天雪地中,唯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寒江上垂钓。天地间一片寂静、空旷,衬托出渔翁孤独而坚毅的身影,营造出一种静谧、冷峻的氛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周围花木繁茂。山间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水的倒影让人内心空灵。寺院中的这份安静,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王籍《入若耶溪》。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更加宁静;鸟儿鸣叫,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通过蝉噪、鸟鸣这些动态的声音,巧妙地衬托出山林的幽静,动静结合,韵味无穷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深夜才知道雪下得如此大,不时能听到竹子被积雪压断的声音。从听觉角度出发,以 “折竹声” 来凸显雪夜的寂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安静与清冷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居秋夜图,充满自然之美与静谧氛围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且安静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幽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