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式”的学习理解
娃娃1:“题目好简单啊!”
娃娃2:“我10分钟就做完了!”
娃娃3:“我应该是100分!”
老师:“学生到处都在错!”
家长:“我的娃娃太粗心了!”
这样的场景简直太熟悉不过了!因为数学题目总是“看似简单平坦,道下处处埋坑”,考验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细致思考的思维习惯等。为了引起对“读题”的重视,课堂上偶尔会出一些变式题目。
题目1:
(一年级)这是什么图形?
题目2:
(二年级)(1)小红家离学校1500米。比淘气家远得多,淘气家离学校大约( )。
A.500米 B.1050米 C.3千米
(2)小红家离学校1500米。淘气家要远得多,淘气家离学校大约( )。
A.500米 B.1050米 C.3千米
从变式的对象看,包括概念变式、命题变式,变式前与变式后均以结果为表征,两个结果的化归则表现为一种过程。变式分为“等价变式”(题目1)和“不等价变式”(题目2)两种类型。等价变式的前后本质是相同的,变化仅发生于表面的形式。不等价变式的前后,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本质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变式成为了促成学生形成概念系和命题系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