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佛陀时代,流传着一则扫地公案。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深知自己天资愚钝。佛陀却对他说:“能认识到自己愚笨,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从今天起你就专心扫地,边扫边念“扫帚”二字。”
可对周利槃陀伽来说,连念“扫帚”二字都极为困难,念“扫”忘“帚”,念“帚”忘“扫”。但他十分听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习、念叨。终于有一天,他恍然大悟,明白佛陀是让自己扫清心地,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如今,我们的修行恰似给心灵做一场大扫除。日常生活里的烦心事,就像落在心灵上的灰尘。被老板批评、孩子不听话或者买菜被插队,这些都会轻易点燃怒火。而修心,就是要像周利槃陀伽一样巧用“扫帚”,这清扫我总结分为三步:
第一、觉察之扫,看清杂念垃圾
情绪上头时,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先停顿下来,这是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冲动的情绪刹车,冷静地审视内心,看清生气的源头只是心灵积累的“杂念垃圾”,问问自己:“为这事生气,真的值得吗?”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先觉察到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
第二、转念之扫,调整角度方式
当我们完成觉察后,就需要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好比堵车时,与其烦躁抱怨,不如打开音乐享受片刻宁静。通过这种方式,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思考,改变对烦恼的认知,让心灵从狭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滋养之扫,种好善心种子
完成前两步清扫后,心灵有了空间,这时就要播撒善良的种子。每天做些举手之劳的善事,帮邻居提菜、对家人说暖心话。这些善举会在内心生根发芽,滋养心灵,让内心充满爱与温暖,增强心灵的力量 。
这样的修行,不是要我们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修行,而是像运动员锻炼一样加强身体的韧性,修行是让我们内心变得越来越坚韧。日子生活依旧平淡,但我们的内心少了纠结烦闷,多了些澄澈明亮,增上我们发心,多与大家结善缘,这便是最实在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