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播放软件中点了红心一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G大调曲目后,我的播放器就开始推送不同的古典音乐。过了几天,第二首红心是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夏,第三乐章。很快第三首红心埃尔加Pomp and Circumstance,Op.39: March, No.1 in D ,第四首、第五首......随着点击的红心越多,我每天听古典音乐的时间更长。古典音乐在我,更是一个不错的读书背景音乐。
对于知识的渴望让我的强迫症又犯了, 我开始大量的搜索不同时代的曲目来听。看书,视频教程,研究每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印象派。找了很多现场演奏,不同的指挥有不同的风格。我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现场音乐,喜欢的人一定会渴望去看一场真实的演出,感受乐器震动与身体的共鸣。
流行与古典的区别是什么?自认为听音乐挺杂多,英伦、独立、民谣,流行、DJ电子。听音乐就好像我看书一样,从言情小说、悬疑小说、科幻小说这类通俗小说到严肃文学。我总希望不断攀爬,寻找更纯粹、更特异冲突。很多人认为艺术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什么音乐类型、小说题材都是一样有价值。但对我来说,艺术高低、宽窄是与区别的。通俗小说很好阅读,作者不断埋下伏线,情节的冲突、血腥暴力,色情爱恨,调动读者心情。严肃文学就是很难阅读,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理解,要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历史影响。古典音乐也是这个道理,有人说,古典音乐是一种精确的音乐,每个音符,间隙都要记录把握好。要听懂古典,必须要投入了解更多乐理知识,音乐背景。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很少人声,没有直白的歌词,曲声辗转多变,边听边疑惑作曲家哪里来的创造灵感,竟然快要在一首曲子里融入那么多元素。流行音乐的确很快能够调动人的情感,就像看电视剧一样,你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
过多的理性常常让我感觉很沉重,越多的规训把我束缚,我以为更明辨是非,然而却发现虚无,我只是一个被各种意识填充而成的人。
我开始不相信语言,话语总是产生歧义,那么孱弱。人们天生就是瞎子,人与人的交流如同瞎子们在描述世界,你永远无法描述出一个你的世界,符合他人的想象。即使语言曾经产生过激荡,之后也只剩下无明的灰烬,激荡只是残缺的情感宣泄。
我把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发泄,我将离开理性的思维,脱下皮囊、扯下面具,投入音符跳跃转折里,上升下沉。如同一只被释放的野兽,在原野奔跑,斗争、死亡。
在古典音乐中,我脑袋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