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段式3.18
一段·晨光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佛诞日。这一天都会到庙里一下。时间充裕的话,选择去工业路的西禅寺,那里占地约6万多平方米,殿宇颇多,到此烧香拜佛的人,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更是络绎不绝。
作为一种信仰或者一种仪式,我更喜欢去离家不远的临水陈太后庙,这里只有一座庙宇,神像也少,行佛事时,也就不用在乎这是哪个神,那是哪个仙。
陈太后也叫陈靖姑(公元767-791),可是实实在在有记载的人物,她出生于福州仓山下渡(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据《闽都别记》、《福州府志》等资料记载,父亲陈昌曾为朝廷户部郎中,辞官后在福州经商,与榕一退隐知府之女葛氏结婚。葛善巫术,陈靖姑受家庭影响,十三岁去福州闾山学法,拜许真人为师,学得设礁法、驱虎斩蛇、封山破洞、斩妖捉怪、医病却瘟、解厄除灾等奇门遁甲法术,十五岁学成归来。
相传她早年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施法祁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
陈靖姑逝后深得人们景仰,并受历代皇帝封赐。陈靖姑也深受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侨、华人敬仰,由“临水夫人”陈靖姑而繁衍派生的陈靖姑文化涵盖着历史、文化、民俗、社会、人文等诸方面,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仅台湾崇祀临水陈夫人的庙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寺庙的也有3000多座,信众数百万人,成为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的“陆上女神”。
把神明敬拜与信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国人信仰的内核。
二段·午影
北兴境观音阁,位于台江义洲街道长寿园附近,是一个被周边社区包围的庙宇。
说是庙宇,更像是一个长者食堂,因为到此的都是附近的老人,每次佛事活动完成之后,都会安排聚餐。露天的大铁锅,数层叠放的蒸笼,地道的福州味道。
记得小时候,就爱吃寺庙里的饭菜,同样的食材,总得做出不同的味道,虽然皆素,却在色泽上完全看不出来。
观音阁虽小,人气却很旺。
今天的日子,更不必说。
”人善香火旺之,庙小神圣大矣。”
一处庙宇,让心有归处,让邻里更和谐。
即便我们破解了基因密码,洞悉宇宙的秘密,甚至可以在碳基与硅基生命之间做选择,但家门口的庙宇,依旧是当下,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段·夜风
六点,是夜的开始,但在姿态上是午与夜的过渡。所以我们习惯把六点到八点称为傍晚。
从白马南路到白马北路,连通着台江的北江滨公园与鼓楼的西湖公园,在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之间,高峰期的人潮与沿路的建筑,本身也是风景。
协助辅警指挥交通的外卖小哥,显露风姿的第四代住宅,这是属于夜风中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