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认识过一个女性朋友,单亲家庭长大,感觉就属于没有安全感的类型的,渴望被关爱,执着而偏激。
这类没有安全感的女生,很大原因受小的时候的生活影响,小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给予的安全感,长大后这种缺失感依然存在。会过度渴望被赞赏和认可,被关爱。来弥补心中缺失的安全感。
稍不如意就会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自己是最可怜,最无辜的。她们通常不懂得掌握与人相处的“度”。
孩子的时候感受安全感需要3个条件:足够的爱;持续稳定,前后一致的爱;合理的爱。
中国妈妈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妈妈那里感受不到安全感,以至于后期可能发展成一种性格缺陷呢?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中国妈妈做不到对孩子的爱持续稳定,前后一致。她们对孩子期望太高。自己的宝贝最好,最聪明。寄予很大期望,但是孩子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她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批评,叫嚷。
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方式是自己投射到别人身上的反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最早则来自于父母的评价。
妈妈越是批评孩子“你怎么就改不了磨磨蹭蹭的毛病”,孩子越觉得自己就是磨磨蹭蹭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过多的期望,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理应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高度。二是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寄希望于孩子,严加苛责。
如何改变呢?
那就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的孩子,不要觉得他天赋异禀,根骨奇佳。就跟自己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自己是什么样自己还没点数吗?凭什么就那么苛责孩子呢。
要给予孩子最大的空间。易中天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一个意思。
这相当于给孩子重重的枷锁松绑。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得到父母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这种信任感带来的安全感对孩子后期的自信心,心理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很大几率是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