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困意沉重,然而躺在床上几经辗转却如何也睡不着,听着窗外的鸟鸣,脑子里有根松动已久的弦突然轻声响起。
曾有人这样批评我:太艺术家的思维,轻狂固执。
对于这样的言论,放在过去我势必要争论一番,将自由和理想扔上桌,大谈人活着就应该初心不忘。然而几年过去之后,再听已然不会辩驳心切了,淡然一笑便做罢了。
并非是懒得争辩,而是随着时间流逝,我终于也学会不断取舍,懂得理解。
人一生,总是要伴着遗憾的。说来凄凉,人人渴求圆满,可放眼望去,好像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圆满,也只有死亡不会再出现波折意外。
当我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便不再那么痛苦了,因为我知道既然生命注定要有遗憾,那么它早来晚来,来多来少都已经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全力而为,但顺其自然。
自开始写诗起,常被人拿来与民国四才女做话题,可无论褒贬,无外乎围绕的都是“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因此,那时心中便埋下了一个种子“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而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困惑周遭一切的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却是来源于那句长辈的期待和我一直秉持的话语。
成为她们那样的人?什么样的人?
最初的理解是,成为她们那样有独立的思考,独到的眼光,长远的格局的人。可是后来却发觉,人们大多的期待或质疑其实并不是你是否成为这样的人,而是你为什么不像她们一样。
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思维模式,后者则是相似模板刻出来来的相似的人。并且仅仅只是相似,因为世界上永远不会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再精细的模仿也会有拙处露见。
于是这面的困惑和纠结的高墙,终于在某天的一个下午全然崩塌,挥舞锤子砸向它的却是我自己。
这天下午在茶桌上,友人边沏茶与我边漫无目的的闲聊着,谈及感情观我们却发生了分歧。中途一阵寂静之后,他悠悠开口:“张爱玲和陆小曼,倒是至情至性,爱恨洒脱,只不过这类女人结局大多都不好”,我还未反应过来他的话中之意,便听他漫不经心又来了一句:“你该学学林徽因,好歹给自己个圆满的交代”。
或许生命中真的会有很多时候的选择就像王朝更替那样,推翻旧的建立新的,然后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安家。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我只想为了自己。
我所向往民国才女的,不是她们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她们的学识与修养,她们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
身边人常会笑我总是执着些摸不着的事物,比如理想,比如爱情。他们说会被现实打败的是理想,方生方死的叫做爱情,只有合适才是平淡日子里的细水长流。
我理解,却不赞同。生而为人皆不易,但你不能用你的经历来劝我放弃。年少时有几个人不糊涂,总要走错几条路才能知道方向在哪,总要爱错几个人才能遇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适合,是种默契,是就算思念不出口也知彼此在牵挂的心安。可太多人,把“适合”反过来念了。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坚信嫁人就要嫁给爱情。过去我也是这么坚定,并且我的妈妈亦如此祝福过我。
然而,嫁给爱情,真的就会幸福吗?
有双酒红色的缎面高跟鞋立在橱窗里,鞋头是一颗小巧精致的水晶,阳光折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它满足了你少女心的一切幻想,你为之痴狂,并决绝的重金买下,哪怕它比你的脚还要小一码。可你相信,只要每天穿着它,总有一天会合脚的。于是从那天起,你咬牙忍住疼痛,夜里悄悄的给磨破皮的地方上药,你告诉自己都将值得,因为你已付出了很多。直到有一天你决定拿掉鞋子休息一会儿,低头才发现以前那双漂亮的脚不见了,如今它青筋凸起伤口遍布。你一下子就哭了,哭的好伤心,你不明白为什么明明那么努力它还是不合脚。但你忘了,并不是它为什么还不合脚,而是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你的码子。
过去的我,同样高喊着女性独立却依旧在感情漩涡里疯魔,也同样坚信付出总会值得,可结果却只是听懂了一首又一首歌,哭湿了一个又一个枕头。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不知从何时起就经常被这句话洗脑,一想到余生都得爱着惊艳时光的那个人,拉着温柔岁月的这只手就觉得人间太无情。
从前读我只觉得满腔悲伤,现在再读,细细揣摩后我反而觉得,这句话既片面又不完整。应该改一改: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人,有的惊艳了时光,有的温柔了岁月;无论惊艳还是温柔,我都深情且认真的一一爱过。
后来也终于明白,真正的独立女性,是自由的选择,既不委曲求全,也不丧失自我。永远清醒,懂得自持。
李筱懿曾在她的书中写过,女人,一定要向男人学习,学他们的自我控股权意识。
男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论发生多大的事,背负多大的压力,男人都不会把自己人生的股份轻易给别人,他们始终掌控着51%甚至以上的控股权,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兴趣爱好,圈子,工作和话语权;而女人在经历了各样挫折之后,不断妥协,不断放低要求,不断稀释自己的控股权,直到有一天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被赶出自我人生的董事会;另一半,子女,父母还有很多无关紧要的人,成为了她们人生最大的股东。
世界习惯了女人的退让和容忍,心安理得的收购着女人的人生股权。因此,当女人不掌握自己的人生控股权时,一切奢望都是笑话。
所以,我想告诉许多女孩子的是,不要把爱情和婚姻看得那么重,重到你可以甘愿委屈自己,也不要觉得不会再遇到这么爱的人;心脏都还在跳,为什么笃定自己不值得再遇到一个爱着你还被你爱着的人?
情意这种东西,一见如故再见生情实在太容易,难的是在经历许多之后还能来日方长的陪伴。
深情若真留不住就任它去吧,优雅的转身,胜过千万言语。一旦离开,就绝不试图去从感情废墟中刨回任何的断壁残璋。
嫁给爱情不一定幸福,但选择适合的爱情,却会获得更多一点的安心。为什么是安心呢?因为日子实在太长了,平淡和安稳才会叫人踏实;至于幸福,有则更好,没有那就保持“自恋”,保持向上的姿态。毕竟自恋才是最长情的恋爱,往前走才会遇到更好的人。
《知否》热播时,我被盛家六小姐盛明兰这个姑娘深深的折服,也深深的心疼。盛小六身为不受宠的庶女又幼年丧母,她从小就深谙世态炎凉,人心叵测,虽一路艰辛,但她从不丢掉对善良的希望;她活的太清醒,拎得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见识在男权社会里的重要性,所以当盛家几房姐妹争破头要嫁给京城权贵的时候,她躲在盛老太太的保护下认真读书。正是她的这份学识,支撑着她迈过一个又一个坎,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古人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盛小六深刻明白是句假话,无非就是男权为了控制女人的借口;她说过:“纵观青史,凡是留名的女子哪一个不是德行兼备,若读书真无用,这些权贵们也不会撞破了头的也要自家女儿进私塾去”。
虽然封建社会早已湮没进历史的洪荒,但“读书非无用”却一直留存下来。就说明,无论古今,见识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对于女人而言,就是她行走世间的铠甲。
因为,无论时代再变,男女也不可能完全平等。所以,自先沉稳,而后爱人;如何沉稳?自当读书。父母也好丈夫也好,亦或者子女也好,终究跟不了你一辈子,一辈子的路,是你自己怎么来怎么去。所以,苦也好,甜也罢,都要一个人担着,学会独立承担起生活的雨露风霜,成为自己最好的靠山。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流离失所,但只有生命变得颠簸时,我才慢慢地爱上生活,慢慢地感谢过去。也只有经历过不幸,才知道什么是幸福,才坦然的原谅过去伤害过自己的人。
抖音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文案:你知道一个女人的温柔,是用多少委屈换来的吗?
我知道,但我还知道一个女人的温柔不完全是因为委屈,委屈不过是成长里的因素之一而已,它做不了全部。温柔的女人,她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却十分美好。
世界上太多的情缘纠葛无外乎是不愿意成全,熬着他人,害着自己;其实人生里有两件事最不该执着,一个是“对错”,一个是“长久”。实际上,我们能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而已,至于过去和未来不过是一个时间幻象。太执着对错容易心生怨怼,太在乎长久则过不好当下。
一直很喜欢陈果在复旦演讲时的那句话: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所以,余生很长,何必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