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他不喜欢年初一过后的时间,不光是假期天数在减少,节日的气氛也在不断减少,而过年前的这段时间,节日气氛是逐天增加,是那种不断向上的感觉,直至大年夜满天烟花爆竹,节庆气氛到达最高点……
今天是春节之前最后一个星期天,为了感受年前的气氛,他特意到外面走走看看,遇上什么就看一眼,比如看到路边这时还有人下棋,他会停下看一眼,不过看的不是棋局而是人,在人们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名堂,心想,都过年了,这许多人围着不知有嗲看头?就收回眼光,丢下棋摊,继续往前走。
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到火车站这边了。火车站还保留着东洋人留下的一部分老建筑,原本是落后的象征,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反倒成了有保存价值的建筑!
当他走到车站对面时,看到有人借助梧桐树掩着身体,用长镜头对着车站进出口方向。
现在手机功能很强大!摄影、拍视频随手即成,除非专业所需,或是“骨灰级”爱好,已是少有人还拿着“长枪短炮”,专业的不去说他,爱好者用到“长枪”,也多半是在风景区的林子或河塘边,那是为了“打鸟”!但见这些人像傻子一样蹲守着,就为鸟振翅的一瞬间而按下快门,再就是,听说有那窥癖人,会把长镜头架设在窗帘后面……然而,眼前的这位却在人来人往的车站对面,用“长枪”对着车站方向,说他旁若无人吧,却又生怕被人发现一样,梧桐树不足以遮挡,还转换到垃圾桶旁边作掩护,这使得他想起了在部队时用过的炮头镜,不用露出头眼就能观察到战壕上方的情况,以免被对方狙击手爆头……他的好奇心一下子就给吊了起来,眼睛顺着镜头的方向,想看个究竟。
火车站现在停靠的都是绿皮车,平时乘车人不算多,但一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运期间,乘客也不少!顺便说句题外话,如果把乘绿皮车的人与城外高铁站乘客相比,人的成色或许会“灰色”一些,年龄平均下来也许要大一些的吧。
他反复看了对面几遍,并未看到有什么值得上眼的内容,再回看这边,“长枪”已经收了回来,在专心摁着相机屏幕,说明已经完成了拍摄,得到了需要的内容,他伸头看了一眼,屏幕虽在转换着,内容却是相同的,依稀看到是一个女子和不时被放大了的脸,正当他想看个仔细时,“长枪”关掉了显示屏,他只得把眼光再次投向马路对面,以核对拍摄的对象!
女子并不是一人,而是三个人,坐在车站旁边店门前的台阶上,女子三十岁不到的样子,短发,偏在一边束着一把发,这样的发型现在不多见,有些像早前画上的女民兵发型,不过不是用皮筋款着,而是一个彩色发编,这就失去了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感觉,但也绝对谈不上“时髦”两字。
她的旁边依偎着一个女孩,怀中还抱着一个男孩,女孩是一副只有儿时才有的“甜心”模样,看样子要比男孩稍大一些。两个孩子年岁加起来不会超过五岁,估计是生了女孩不久即怀上男孩的,前后间隔这样近,要不是仰仗年轻,身体好,这样接连生养是很累人的!
他好奇“长枪”为何要拍摄这样内容?车站门前人来人往,坐在台阶上的也不只她三人,拍摄时还借助垃圾桶和树身作掩护,该不是受人之托,为了跟踪这女子,观察是否有人随同或接送?
两个孩子都闭眼睡着,或许是有了空闲,女子开始有一口、没一口地啃食着馒头,目光虽举着,却是一副茫然若失的样子。她如果是在候车,从神色上来看并不着急,说明距离乘车还有段时间,有可能是到达的时间太早,乘坐的车次现在还不让进候车室。
女子吃完了手中的馒头,或许是困了,她没有沉下头,而是仰头,依托身后行李箱阖起眼,这样可以感知到背后行李箱的存在……看样子,三人应该不是这个城市的人,是一早赶了许多路才到达这里,路途劳顿,难掩困意。
他这趟出门散步,计划是到火车站,然后穿过地下通道,再到车站北面看看。过地道后,发现原先的红砖房已不在了,连同那些低矮破旧的棚户房也没有了,一眼望去,竟是一片陌生,看样子都已完成了“三通”,成了一处待建地块。距离上次相隔也就半年不到的时间,现在光秃秃的,已毫无看点,倒是“长枪”和台阶上的三口之家,有心回头再看一眼,这就放弃了惯常的“移步换景”的念头,原路返回。
两个孩子还睡着。因为要照看行李,女子不敢睡过去,又不能起身走动,为了不惊动两个孩子,只能小范围转动身子整理物品,当她转到女孩这边时,眼睛为什么东西给定住了!只见她拿起的是一个红包和一张纸条,她把红包换到了纸条下面,纸条内容应该不多,眼睛瞬间就有了泪水,接着抬眼四处找寻,眼睛所到之处,似乎都与此无关,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找不到那人,不等于别人看不到自己,她开始捂着脸抽咽起来……两个孩子感到了她的异常,抬眼不知所措地看着母亲……
这一幕正好让返回的他给看到了,女子找人时,他也跟着环视了一下,然而,他更想知道发生这情形的原因,纸条上的内容应该是能说明问题的,有心想近前问个究竟,但这是不行的!有可能会让女子误以为是她要找寻的人,而让别人看到他的出现,也会增加不必要的误解。
这时的他有些后悔,也就到车站北面去这一会时间,错过了能看到是谁留下的红包和纸条,这就想到了那位“长枪”,怪不得需要借助长镜头拍摄,不知这一幕是否让“长枪”能当证据而拍摄下来没有?
由于回头走的是女子坐台阶这边的路,虽没能看到是谁留下的红包和纸条,却看到小男孩额部正中留有挂过盐水的橡皮贴,怪不得男孩那么乖!
女子一人拖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之前坐在台阶上还显平静,是突然出现的红包和纸条让她瞬间流泪。女子没有找寻到人,他不知道纸条上写的什么内容,估计 “长枪”为了保持距离,隐蔽自己,虽有长镜头,也无法看清纸条上的内容。
红包和纸条的出现,应该也不是女子预料到的事,有可能也不是她认识的人所为,想啊,如果是她认识的人或是熟悉的人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完全可以用手机致意的,这样做还可以避免被“长枪”看到的风险。纸条的出现,使得他想起了“信使”两字,难不成今天看到的是现实版的“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最安全的”的情景?
如果说先前路过看到的是一个女子拖着两个孩子,加上那位“长枪”,这会又冒出了纸条和红包,这就又多出了一位,当然,也有可能是受人指使的“信使”所为,但无论是谁,为何要这样做呢?与这女子是什么关系?如果是做好事,完全可以当面示意,何需附上文字内容?当然,也有可能是女子认识的,怕遭到拒绝!或是担忧被人看到,比如让“长枪”看到,从而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此外,他再也想不出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了,再往深里探究,这女子从哪里来?这是要往哪里去?是出去的路上,还是回家的路上?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给男孩看病,但为何没人送呢?她男的这时又在哪里?虽是朗朗乾坤,不至于会发生什么事,但她那一副无助的样子着实让人同情心起!
正这样想着,就见女子开始收拾行李,这是要动身的样子,女子起身时,像是心有余念似地,再次看了四周,她这是想在临走之前试图再次找寻那位没有露面的人。如果是这样,能否说明女子具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善心?他曾注意到,当她看到红包和纸条时,红包是在纸条上面的,她不是立即打开红包,而是先看下面的纸条内容,假定能找到那人,在表示领情的同时,是否会退回红包?
见妈妈起身准备走,小女孩不再瞌睡,兴奋地帮着收拾东西,旁边那个卡通硬塑料拉杆箱应该是女孩专属行李,有可能就是为了这趟行程而买的,女孩就像对待一个新玩具一样满心喜爱!
男孩给抱坐在竖起的大号行李箱上面,双手握着箱杆,随着箱子移动,就有了乐趣!只是大人要当心箱子倒下,如果倒下,会是后脑勺着地的。
女子背上是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左手拎着装满东西的超市购物袋,右手扶着男孩坐的行李箱,边走边回头关照拉着卡通行李箱的女孩,好在人不是太多,这一家子就消失在进站入口处……这时的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电视台能否随机找一位回乡过年的人做一个直播节目,跟随一路,进村、进家门,直到亲人团聚那刻……
然而,做节目是不会选择刚才那位女子的,在她身上难说有节庆色彩,但如果把那红包和纸条作为情节放进来,就有故事可讲了,只是纸条内容无法了解,红包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假定现在她是乘车回家,她是否会对家人说起红包?尤其是老公问起怎么办?平白无故有人送红包,这样的事会有吗?好在有那纸条,文字内容应该是能解释原由的吧。
由于未按计划走车站北面的路线,而是返还走回头路,应该说今天的运动量没有达标,却看到了红包和纸条这一幕,只是无法知道纸条上的内容,更不清楚是谁留下的红包和纸条,这让他有种“意犹未尽”,或是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说每天要完成的运动量是一种负担的话,则每天像“宠物人”一样需要短视频来喂养就是一种享受,然而这种“享受”是会上瘾的,而上瘾的事都不是好事。以前临睡前总要看一会书,睡意上来了,释卷而眠,不知从何时开始让刷视频给替代了,如果白天没有看视频,感觉像小时候晚上有电影看,好似存了一桩喜欢的事情一样,而每当打开视频就停不住手指的滑动,总以为下面会有更好看的内容,其实,大部分内容可说是为了博人眼球,或是那种廉价娱乐,可说费时伤神,没有多少益处,然而,只要是能让人上瘾的事,就难以改变,对此可说是既爱又恨!
这天晚上上床后他又照例刷频,当感到眼睛模糊,已到往常熄灯时间,突然给一个熟悉的画面给吸引住了,——不正是站前台阶上母子三人么?与 “长枪”相机屏幕上看到的一模一样!视频标题是“这世界总有人在爱着你”,内容也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纸条内容在此清晰可见:
路人妈妈您好:
不顺心的事总会有,但也总会过去。艰辛与希望同在。妈妈永远是孩子温暖的港湾。
愿您早日度过难关!
路人——郭客
视频语音让人知道,“长枪”是一个摄影博主,红包和纸条正是“长枪”留下的。
看来,“长枪”不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拍摄这视频,也不是有备而来,是女人 “茫然的神色”、“啃着手里半块馒头”、 “像是遇到了难事”,让这位博主有了恻隐之心,从而成为镜头的焦点。
独特的视角是每一个摄影者所追求的,“长枪”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来自一个陌生人的温暖”,不仅用文字(纸条)表示了真挚的祝愿,还附赠了2000元现金红包,给予了年轻的妈妈在艰难时刻最为渴求的鼓励,这样的情感慰藉,和走心善举,不仅感动了视频主角,也会感动每一个视频观众。
车站前的这一幕,他虽是亲眼所见,由于不知道纸条内容,现在才知道误解了“长枪”,是这段视频内容让他有了新的认识。看完视频,他没有让这段视频成为过去,有心想要与人“分享”,于是在微信群内选择了一些“朋友”转发了一下。
都说“爱”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他认为爱应该有更宽泛的理解,摄影博主用一个镜头,一段视频展示了一幕人间真情,他希望有人能采用不同的表达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段故事。在转发给的朋友中,有一位是网络写手,为此,特意附了一段文字,大致讲了一下亲眼所见,以及起初对“长枪”的误解,以增加故事情节性,他这是为了要让更多的人感悟到“这世界总有人在爱着你”,同时,也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对“长枪”的点赞。
作者:毛正华
2025年春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