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村煤矿位于章丘中南部,东临胡山,西接青旗山,南靠锦屏山,北连平原。矿井建在山前准平原上,矿机关设在埠村,距明水10.7公里。煤田地理位置优越,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田范围东起文祖大断层,西至亭山断层, 长10.5公里;南起月宫、窑头一带的煤层露头,北至南凤庄一带,宽6公里。煤田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西巴漏河横贯煤田中部。主要可采煤层有一层、二层、小九行和十行一炭4个煤层。已探明地质储量1.6亿吨,工业煤储量0.87亿吨,可采储量为5800万吨,其中稀有瘦煤储量占40%。
井田的开发, 始于明初,至今己有6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小煤窑,手工开采。1910年(清宣统二年), 在清朝海关道台开办的局子井开始安装使用锅炉,以蒸汽作动力。1920年(民国9年), 出现开发盛期,年产万吨以上的矿井达20家。共安装蒸汽锅炉41台,汽车绞车41部, 汽水泵20台。铺设小火车路,从明水东站转胶济铁路外运,打开了销路。1940年前后,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掠夺破坏,各家煤矿先后倒闭。至1949年,无一家私营煤矿幸存。
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煤矿。1955年10月,开始勘探设计。
1958年7月,成立章丘煤矿 筹备处,隶属淄博矿务局,开始建井。不顾财力可能,遍地凿井。凿井口1090个,报废1088个。同年10月,为适应全民大炼钢铁的需要,经扩建,改为章丘矿务局,隶属济南市煤炭局。下辖三元、王黑、埠村、明水4个矿,4个卫星井和全县的小煤窑。1959年10月,缩编,改称章丘煤矿,隶属山东省煤炭局。
1961年4月,隶属淄博矿务局。1962年3月,国家煤炭部通知停产下马。同年8月,由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接管,改称地方国营埠村生建煤矿(内称山东省六○三劳动改造管教队) 。
1964年8月,一号井(三元) 建成投产。1965年5月,恢复三号井(埠村)的建设。1966年,全矿产量降至 33万吨。
1970年1月,劳改体制改革,转交山东省革委生产指挥部煤炭组,定名地方国营埠村煤矿。同年,一号井年产原煤达41.7万吨,超设计水平3.9%,三号井建成投产。至此,形成一矿两井体制,全矿年设计能力75万吨,国家共投资8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000多万元, 成为初具规模的中型矿井。1971年4月,交淄博矿务局代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整顿、改革,己发展成为政治工作制度化,行政管理正规化,生活福利设施配套的标准化矿井。
1980年,生产原煤75.1万吨,第一次达到矿井设计水平。1984年,经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检验,颁发了"企业整顿达标五项要求"合格证书。产量突破80万吨。1985年,全矿共有职工6363人。矿党委下辖5个总 支部,57个支部;矿部设16个科室,2个矿井,1个洗煤厂,36个生产区队(含9个采煤 队) 。固定资原值5862.8万元、净值3144.5万元。拥有主要设备2496台。产量79.6万 吨,总产值2149万元,亏损27.1万元。至1987年,全矿共有干部职工6255人,主要设 备2396台, 固定资产原值6 428.8万元、净值3439.2万元。年产原煤81万吨,总产值 1728.6万元,亏损49.8万元。为济南黄台发电厂、济钢、莱钢工业用煤和济南、惠民等地民用煤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