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古今之人通常将“尊严”二字看得很重。失去尊严会令人感到羞耻、愤慨甚至是侮辱。古语有云:“人不食嗟来之食。”这正是保护自己尊严的体现。因此,学会呵护他人的尊严,不让他人感到难堪和羞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同时,也能让他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生活中,像这般呵护他人尊严的例子屡见不鲜。
那是个离我家不远的球场,每逢节假日,便有形形色色的人前往此处打篮球。上至六七十岁的下爷,下至五六岁的孩童。当然啦多数时候是被成年人和青少年们占据,进行激烈的比赛。我和伙伴都会约着去打球。
不知从何时开始,突然间球场中加入了一位“特殊嘉宾”,我们都叫他“阿良”。他脑袋歪歪的,眼神迷离,那双眼球时而不受控制地转两下,手臂也蜷缩在腰间,走路姿势也有些许怪异。听球场上的人说,他曾不幸患上了脑瘫。即使这样,他却依然对篮球热情高涨,每次有人打进了精彩的进攻,他便挥着不太协调的巴掌,随着其他人一同喝彩。
时间长了,有球友们悄悄聚在一起商议:“不然让阿良也上来打一会儿吧!”大家都十分赞同。再次发球,场上有队员招招手:“阿良,你来打一会儿!”阿良有些不可置信,随后摆了摆脑袋:“我...,我就…,不影....影响你们打球了。”“这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打着玩儿的。”那人将阿良拉上了场。阿良只得迈着笨拙的步伐挪了上去。
球被默契的发给了阿良,防守阿良的球员张开双手,佯装全力防守的样子,却离阿良很远。阿良拍着球,向着篮筐移去。明明他的速度很慢,但这条通向篮筐的路线却一路畅通无阻,没有一个人“跟得上”。
阿良走到篮下,抱起球奋力一扔,弹筐而出。可没有一个人去争抢篮球,却都装作奋力起跳的样子。球落回到阿良手中,他再次出手。这一次,球弹在篮板上,应声入网。整个球场都沸腾了,“阿良好样的!“太牛了阿良!”这般声音不绝于耳。
那一刻,暖意在球场上的每个人内心蔓延,我分明看见阿良的脸上挂着不那么协调的笑容,那笑容很灿烂,很自然。或许在那一刻,阿良感受到了被他人平等看待的感觉,也得到了他应得的尊重。球友们呵护阿良尊严的行为在此刻升华,温暖在整个球场蔓延,沁人心田。
(迟哥的考场作文,看了很有些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