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参考译文:
五脏,是藏精气而守于内。如果邪盛于腹中,脏气壅满,气盛而喘,善伤于恐,讲话声音重浊不清,如在密室中说话一样,这是中焦有湿邪所致,即脾脏的湿气太重。语音低微而气不接续,一天到晚的唠叨不断,这是精气被劫夺所致,即肺脏功能减弱。
衣被不知敛盖,言语不知善恶,不辨亲疏远近的,这是神明错乱的现象,即心脏功能失常。脾胃不能藏纳水谷精气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气失守,肛门不能约束的缘故。小便失禁的,是膀胱不能闭藏的缘故。若五脏功能正常,得其职守者则生;若五脏精气不能固藏,失其职守则死。
读书笔记:
本段阐释五脏作为“生命中枢”的核心功能,提出“得守者生,失守者死”的预后纲领,通过观察语言、二便、神志等外在表现判断五脏功能状态,体现中医“五脏藏神”“功能为本”的理论精髓,为临床辨识危重症提供经典依据。
“中之守”内涵:五脏主司生命核心功能,心藏神、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封藏,如同五名守卫护持生命中枢。
“五脏藏神”的功能观:五脏不仅主司生理功能,更承载情志活动,如“言语善恶”反映心神失守,类似现代“脑-肠轴”“心-脑互动”理论。
“整体失代偿”的病理模型,从单一脏腑失守,如脾不藏→泄泻,到多系统崩溃,神明乱+二便失禁,揭示疾病从代偿到失代偿的演进规律。
“以外察内”的诊断智慧,通过语言力度、排泄控制等外在表现,推断内脏功能状态,如尿失禁提示肾-膀胱气化失常。
本段以“五脏守神”为纲,构建了中医辨识生命状态的经典模型: 五脏为生命中枢,各司其守; 失守为病,多维度崩溃;守则生,失则死。
其思想不仅为古代医家确立“决死生”之要,更为现代危重症医学、老年医学及心身疾病诊疗提供了“以五脏为枢”的整体视角,尤其在功能医学与预防医学领域彰显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