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3月9号10号,参加了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孟舵的教练技术拆书课。初窥门径,教练技术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一段2天的活动丰富、有意义的学习结果。
尝试通过多篇文章,对学习结果进行复盘。
本文围绕学习后的收获进行复盘。
02想不想与能不能
古今中外,所有出名的人物,翻看他们的履历,必然做成了很多在普通人看来很难做成的、甚至是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比如火遍网络的——“定个目标王健林”。
从他们角度去看,这些事又好像没有那么难?那么普通人和名人之间的差距在那呢?
这是一个想不想与能不能的问题。
面对困难与挑战,寻找可能的阻碍,然后以此作为借口告诉自己,这个事太难了,做不了!
这是大多数人常见的路径。
而名字在书上留下痕迹的人,往往会通过不断的思考“怎么把它办成?”“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帮忙?”“还有哪些办法?”在逆境中求生机,杀出一条血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说了一大堆,跟教练技术有什么关系呢?
教练技术,我的理解就是一种通过不断科学的追问,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源(往往和最开始以为的问题有很大偏差),认清问题的本质,扩展思路、不断我觉自己的资源潜力,最终找到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技术。
当然,教练技术可用于对他人(即客户)的辅导,也可作用于自身(即自我教练)。
而收获最大的部分即在于此,我能够通过教练技术,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拆书课的演练中,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对自己的思维做出了调整。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再一味的畏难,而是多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
我们都知道,思维、意识层面的改变是最难的,我的这些改变仅仅因为一段几分钟的对话!
教练技术的力量不言自明。
03其他收获
除此之外,通过这次拆书课,还有一下收获:
1、了解了教练技术的科学源头,印证了自己关于教育和NLP关系的假设。即:教练技术的科学源头有:NLP、心理学、成果导向。
2、收获了教练对话模型。即:三阶九步对话流程,以及各个步骤中的配套工具、方法。
3、模拟练习了不同阶段的教练对话,收获了初次练习的经验。
4、跟2位小伙伴结成刻意练习小组,为后续练习提供了一个环境。
04结尾
到了人类早已登上月球、移山填海不再稀奇的今天。人类个体的力量在自然界中依然很渺小。猩猩、豹子、老虎,我们能报出一长串力量远胜人类的动物来。
人类的潜能绝不仅仅来自与身体,而教练技术、自我提问,就是激发这股潜能的一种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