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辅助创作
夏日炎炎,街角的小贩摊上排满了各色饮料。玻璃瓶儿们齐齐整整地站着队,瓶身上沁着细密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人们掏出几枚硬币,换得一瓶冰镇的碳酸饮料,仰头灌下,便见喉结上下滚动,继而长舒一口气,仿佛周身的暑气都随之排出体外了。
我向来不善于饮此物。初次尝试时,只觉得有许多细小的针在舌上乱刺,继而一股气从鼻腔窜上来,呛得人眼泪直流。旁人看了都笑,道是"不会享受"。我想,享受与否,大约也是要学习的。
碳酸饮料之流行,实在是一件怪事。人们明知其无益于健康,却又趋之若鹜。糖分之高,足以蚀骨;碳酸之烈,可以伤胃。然而每逢佳节聚会,桌上必摆满五颜六色的饮料瓶,孩子们争相抢夺,大人们也纵容着。我曾见过一个肥胖的孩童,一日饮尽三瓶,其母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只说"孩子喜欢"。
饮料店里,年轻的男女们排着长队,只为购买一杯加足了糖浆与气泡的饮品。他们捧着色彩艳丽的杯子,用粗大的吸管搅动着里面的冰块,吸吮之时发出很大的声响。这声音听在我耳中,竟与夏日蝉鸣有几分相似,都是那般不知疲倦地喧嚣着。
有研究者言,碳酸饮料中的气泡能刺激舌蕾,使人产生快感。这倒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对此物趋之若鹜——人生苦短,能在舌尖上寻得片刻欢愉也是好的。只是这欢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瓶饮尽,口中便只剩下甜得发腻的余味,反叫人更觉口渴。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老郎中,他从不沾这些洋饮料,只喝自己泡的草药茶。他说:"这些气泡水,喝下去在肚子里打仗似的,年轻人图个新鲜,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住。"然而他的孙子却极爱此物,常常偷了爷爷的钱去买来喝。老郎中发现了也不恼,只是摇头叹气:"由他去吧,横竖人这一生,总要往肚子里灌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超市的货架上,碳酸饮料永远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它们包装精美,广告词写得天花乱坠,什么"透心凉""激爽感受",仿佛喝下一口就能羽化登仙似的。其实拆穿了看,不过是水、糖、二氧化碳的混合物罢了,却能让无数人为之掏腰包。商业之神奇,于此可见一斑。
我偶尔也会买一瓶,不是为了喝,只为观察那些气泡。打开瓶盖的瞬间,无数细小的气泡从瓶底蜂拥而上,在水面炸裂,发出细微的"嘶嘶"声。这景象总让我想起许多事物——沸腾的激情,易逝的青春,或是那些在现实中一个接一个破灭的梦想。
碳酸饮料终究是留不住的。开瓶久了,气泡散尽,便只剩下一滩甜水,再无半点生气。人们爱的,或许正是这种短暂的刺激感,明知它转瞬即逝,却仍贪恋那一刹那的欢愉。
夏日将尽时,我看到那个常喝饮料的肥胖孩子被送进了医院,听说是血糖出了问题。饮料摊前的人流并未因此减少,依旧熙熙攘攘。一个新款的碳酸饮料正在做促销,买一送一,排队的人更多了。
气泡在水中上升,然后破灭,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