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镇区以河成街,桥街相连,这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实至名归。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乌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
我们走在古镇街头,触目都是清粼粼的河水,四顾都是千姿百态的桥梁。导游说,乌镇历史上曾有120多座桥,现在还存70多座。
西栅市河河面最宽处,有一座横跨市河定升桥,它是乌镇最高的桥,当地人家儿童入学前都要来此桥走一走讨个吉利。(图一)
也有编出来的故事,说吕洞宾在此岸边点化了某位赶考的书生,这位书生一鼓作气考上了状元,他回来报恩建了这座定升桥。
问题是乌镇历史上并没有出过状元,所以这故事有点不搭,这故事编在苏州还差不多,那么多的状元,总有一个牵连得上。
定升桥的西北侧便是雨渎桥(图二、图三),一座单孔石平桥,也是一座廊桥。看上去有点像我们平江路的雪糕桥,但是图三“雨渎桥”匾额处只是一堵墙,后面并没有建筑。所以还是比“桥馱庙”的雪糕桥略逊一筹。
晴耕桥就在雨渎桥的对面,也就是定升桥的西南面,它是一座三孔石平桥。雨渎桥和晴耕桥遥相呼应,寓意晴天耕种雨天读书,非常有意思。可惜我摄影技术太差,没拍好晴耕桥,网上也没找到合适的照片,只好空缺。
同样没拍好的桥,还有被称为“桥里桥”的通济桥和仁济桥,好在这对“双桥”很有名,网上找到了照片(图四)。这两座桥都是半圆单拱桥,成直角相连,站在特定位置,能看到一个桥洞套着另一个桥洞,桥中有桥,因此有“桥里桥”之称。
我们平江路上也有双桥,特别是胡厢使桥和唐家桥,一拱一平,搭配得比这里的双桥好看。
周庄的双桥也是一平一拱,比平江路双桥更好看,难怪能通过陈逸飞的妙笔能够风靡世界。
图五的桥的样式,是我们苏州没有的,一半是木桥一半是石桥,在乌镇,这样的桥有好多,不知叫做什么桥?也不知道起于哪个年代?
细细考究去,乌镇的桥是可以做篇大文章的,可惜乌镇桥梁的介绍不多,且不说搜不到专门介绍乌镇的桥的书籍,现场每座桥边也没有桥名和始建年代之类的介绍。
我们平江河上17座桥,每一座桥边都有牌子将古桥的前世今生细细道来⋯⋯
今天在乌镇来回走了两三遍,终于对古镇有了些概念,去了茅盾纪念馆、昭明太子读书处,还看了李达夫人王会悟的介绍,从木心美术馆门口经过,明天进馆去看木心。
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蚕桑缫丝过程,居然第一次知道,蚕茧还有单宫茧和双宫茧之分,顾名思义,单条蚕结成的茧子是单宫茧,两条蚕结成的茧子是双宫茧。
关键是,单宫茧能抽出丝头来,顺利织出丝绸,而双宫茧的两个头缠在一起,是抽不出丝头的,怎么办?做成蚕丝被呗!
我吃惊的是,以前从来不知道,蚕丝被必须双宫茧做成,而丝绸必须用单宫茧做。
看缫丝过程很有趣,十五个单宫茧的丝头被抽出来合成一根丝,还是很细很细的一根,茧子在水中跳跃着,蚕丝缠上丝架。
“千头万绪”“抽丝剥茧”“春蚕到死丝方尽”等等,都与蚕茧有关。
引申的意义更多,从复杂纷乱的事情中找出条理,叫做“理出头绪”,叫做“思绪万千”;论文开头叫做“绪论”,书籍开头有“绪言”,⋯⋯
扯远了!今天还是读了两回红楼梦,读了90分钟录音的《苏州民国园林史》,现在还要背100首宋词,大约一个小时后才可以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