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罗里吧嗦的写了那么多话,一是想记录你这些年的成长,二是回忆爸爸曾经的过往,三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跟你聊聊天,四是满足一下我想写东西的欲望,尽管我写的并不好。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印记。对于80后这一代人来说,我们既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也承受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些压力与困惑。我的成长经历尤为曲折,我的高中、大学、找工作等在这篇文章中都没有提到呢,这个后续再聊,在这里我想跟你分享一下当年爷爷对我的一种教育模式,首先我承认爷爷的心是好的,但是在方式方法可能忽略了当时作为孩子的我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我在教育方面,遭受了长期的打压式教育,这种“你不行,你干不了”的模式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爷爷总说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干不了,可是他在64岁那年突然离开,把一家老小全部扔给了我,我不足一米七的小个子,撑起这个家,累是肯定的,就算我不行,我干不了,但我必须让自己行,让自己干的了,干的好。
我们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自幼跟了别人,也就是爷爷是在别人的屋檐下长大的。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寄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上。爷爷奶奶也不例外,他们希望我能够出人头地,改变家庭的命运。
然而,我的童年并不快乐。爷爷对我的教育总是充满了批评和打压。每当我尝试新事物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总是用“你不行”“你干不了”来回应。这种负面的反馈,让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初中第一次获得一个奖状,全校开校会都知道我的奖状了,我非常兴奋,想着拿回家给爷爷看。然而,当我满怀期待地把奖状递给爷爷时,得到的却是爷爷的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不就是一张破纸吗”你要知道那是我在整个上学期间第一次获得奖状,唯一一次获得奖状,当时那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对任何成功和奖励有过太多的喜悦和兴奋,直到现在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配获得成功的人。
进入学校后,我在学习上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家庭的打压式教育,我从小就缺乏自信,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再加上一些老师对我的偏见和同学的嘲笑,我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我一开始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因为一些小错误而严厉批评学生。我因为数学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答案却错了。老师当场就批评我:“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还有什么用?”同学们也在一旁起哄,嘲笑我。
这次经历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觉得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从那以后,我更加厌恶数学,甚至产生了逃学的念头。
进入青春期后,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问题所在。我明白,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出改变。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试图在课外活动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中短篇小说。我通过阅读小说,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和好奇心。我记得当时在地里干活时,我跟爷爷说我喜欢写东西,因为写作这件事是谁都无法阻挡和偷走的,因为我们要写的内容即便不在纸上也在脑子里,会一直在心里,那次爷爷破天荒的说你可以尝试写啊。
直到后来我遇见了你妈妈,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为父亲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我明白,自己曾经遭受的打压式教育对自己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伤害。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经历同样的痛苦和困惑。
于是,我开始不断尝试学习心理学,尝试慢慢消除自己曾经的心理问题,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尊重你和齐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你和齐齐去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己。每当你和齐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总是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来激励你和齐齐。希望这种正面的反馈让你和齐齐能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我希望你们能够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你们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索未知的世界。我用自己的经历来启迪和激励你和齐齐,希望你们能够摆脱打压式教育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同时为你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包容的教育环境。